優化營商環境是培育和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增強發展內生動力的關鍵之舉,黨中央、國務院對此高度重視。全國各地政府認真落實各項試點改革任務,積極探索創新,為市場主體減負擔、破堵點、解難題,取得明顯成效,形成了眾多有益的政策制度和創新路徑。營商環境事業部將陸續推出營商環境各指標領域的“改革實踐”系列分享。 優化營商環境是市場經濟健康發展的需要,也是我國深化體制改革的必然趨勢。市場準入是企業進入市場,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第一步,不合理的準入限制和隱性壁壘會提高企業進入市場的門檻,降低企業進入市場的效率,影響企業公平參與市場競爭的權利。便利準入、高效準營的市場環境將為企業節約時間、簡化手續、降低成本,有利于釋放市場主體的創新創業潛力,激發企業活力,增添經濟發展動力。 01 推動“證照分離”改革,深化商事制度改革 隨著注冊資本實繳改認繳、先證后照改為先照后證等商事制度改革舉措的實施,市場主體設立登記“門檻”得到有效降低,便利化程度顯著提高,辦理營業執照越來越快捷,但準入不準營這個難題還沒解決。辦照很快,后續辦證很慢,市場主體沒有辦齊許可證開不了業。開展“證照分離”改革,主要是聚焦辦證環節,通過采取改革審批方式和加強綜合監管,進一步完善市場準入,使市場主體辦證更加快速、便捷、高效。“證照分離”改革是通過有效區分“證”與“照”的功能,把經營自主權歸還給企業,通過建立商事主體資格和經營資格相互分離、各自獨立的證明體系,放松市場管制,優化營商環境,重點是照后減證,各類許可證能減盡減、能合則合,進一步壓縮企業從開辦到開業的時間。 改革前,開辦市場主體首先需要取得行業主管部門頒發的許可證,才能到市場監督管理部門申辦營業執照。改革后,實現了市場準入領域的“先照后證”,從事一般性生產經營活動,只要到市場監督管理部門領取營業執照就允許經營,從事需要行政許可的經營活動,領取營業執照后再到相關審批部門辦理許可證。 上海市率先開展“證照分離”改革試點,在國家有關部門支持和指導下,分別于2015年12月、2018年2月,率先在浦東新區對第一批116項、第二批47項審批事項開展“證照分離”改革試點工作,相關改革舉措先后在上海和全國范圍內復制推廣。2019年12月起,根據國家統一部署,在上海自貿試驗區和臨港新片區,對519項涉企經營許可事項開展全覆蓋改革試點;2020年8月起,將其中地方權限范圍內的248項事項的改革舉措在上海全域推廣實施。具體舉措如下: (一)大力推進照后減證和簡化審批 直接取消審批。取消審批后,企業取得營業執照即可開展經營,行政機關、企事業單位、行業組織等不得要求企業提供相關行政許可證件。 審批改為備案。審批改為備案后,原則上實行事后備案,企業取得營業執照即可開展經營;確需事前備案的,企業完成備案手續即可開展經營。企業按照規定提交備案材料的,有關部門應當當場辦理備案手續,不得作出不予備案的決定。 實行告知承諾。實行告知承諾后,有關部門要主動跨前一步,強化提前介入、主動指導,依法列出可量化可操作、不含兜底條款的經營許可條件,明確監管規則和違反承諾后果,一次性告知企業。 優化審批服務。有關部門要逐項明確優化審批服務的具體措施,積極回應企業關切,加大改革創新力度,提高審批服務效能。 (二)創新和加強事中事后監管 落實放管結合、并重要求,按照“誰審批、誰監管,誰主管、誰監管”原則,切實履行監管職責。結合行業特點完善監管方法。對一般行業領域,全面推行“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根據企業信用風險分類結果,實施差異化監管措施,持續推進常態化部門聯合抽查。對直接涉及公共安全和人民群眾生命健康等特殊重點領域,落實全覆蓋重點監管,充分發揮信用監管基礎作用,探索建立企業信用與自然人信用掛鉤機制,依法依規實施失信懲戒,對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實行包容審慎監管,量身定制監管方式,深入推進“互聯網+監管”,探索智慧監管。圍繞行業領域實施綜合監管。建立健全行業領域綜合監管協同機制,推動事中事后監管從“按事項管”向“按行業管”轉變,從“多頭分散”向“綜合協同”轉變。 (三)強化改革系統集成和協同配套 一是持續推進“先照后證”改革,推動將保留的登記注冊前置許可改為后置。開展經營范圍規范化登記,有關主管部門不得以企業登記的經營范圍為由,限制其辦理涉企經營許可事項或者其他政務服務事項。二是全面深化“一網通辦”改革。將涉企經營許可事項全部納入“一網通辦”平臺辦理,繼續擴大“高效辦成一件事”改革覆蓋面。三是推進企業登記注冊、經營許可、備案、執法檢查、行政處罰等涉企經營信息的歸集、治理和應用,將電子證照歸集至市電子證照庫。推動實現跨地域、跨部門的電子證照互認和數據共享,在政務服務、監管執法、商業活動等場景普遍推廣企業電子亮照亮證。 在“證照分離”改革當中,上海將地方權限內的事項全部接入“一網通辦”,利用信息技術手段推動解決辦事跑動多、材料繁、時間長等問題。目前已有600多類約1.4億張證照歸集至市電子證照庫。上海市政府部門核發的96%的材料在企業辦事時“免于提交”。開展經營范圍規范化改革,建立經營范圍與審批事項的智能關聯,申請人在“一網通辦”平臺“勾勾選選”完成經營范圍申請,審批部門“點點更新”完成實時登記數據接收。圍繞“高效辦成一件事”,全面推進業務流程革命性再造。以開辦便利店為例,涉及食品經營、煙草專賣、酒類零售、藥品零售、醫械備案、消防安全等6個事項,改革后辦理時間由38個工作日減少至5個,遞交材料由53份減少至10份,填表要素由313項減少至98項,辦事便捷性不斷提升。 02 “證照聯辦”疊加“一業一證”改革,加速企業準入準營 為持續增強企業和群眾獲得感,助力市場主體實現“快入準營”,黨中央、國務院圍繞企業和群眾實際辦事需求,以“一次辦好”為標準,統籌整合線上線下資源,推動流程再造和業務融合。2017年1月發布的《國務院關于印發“十三五”市場監管規劃的通知》(國發〔2017〕6號)明確提出:在深化商事登記制度改革中,推進“多證合一”改革,鼓勵各地方、有關部門進一步整合各類證照管理,鼓勵地方開展證照聯辦,進一步精減材料手續、精減流程時間。“證照聯辦”改革在“證照分離”改革中,是“清理規范各類許可”重點工作之一。“證照聯辦”是指市場主體在辦理營業執照相關登記時,可一并申請辦理相關經營許可事項。審批部門對提交的證、照辦理申請,實行一次受理、同步辦理、并行辦結。“證照聯辦”改革后,營業執照和涉企經營許可事項的咨詢、輔導、受理、發證集成在一個綜合性窗口。對能夠合并的審批環節,實現材料同步流轉、審批同步進行、證照同步發放。 北京市積極出臺《深化“證照聯辦”改革工作方案》,重點在醫療器械銷售、藥店、餐飲店、飲品店、超市(便利店)、書店、門診部、民辦幼兒園、道路貨運公司、道路客運公司等領域推行“證照聯辦”,實現營業執照和行政許可“一次申請、并聯審批”的改革舉措在京落地。具體舉措如下: (一)持續拓展“證照聯辦”應用場景 將“證照聯辦”模式應用于食品經營、醫療器械銷售、藥店、餐飲店、飲品、超市(便利店)、書店、門診部、民辦幼兒園、道路貨運公司、道路客運公司10個場景,以“一次辦好”為標準,實現“一次填報、并聯審批、一次辦結”,最大限度減少企業跑動次數。 (二)創新優化服務方式 以企業實際需求為導向,將“證照聯辦”從開辦擴展到變更、注銷等企業生命周期的各個環節,實現“一設即設、一變即變、一銷即銷”,推動市場主體登記注冊全生命周期“協同辦”,滿足企業個性化經營需求。 (三)突出發揮政策疊加效應 在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等重點區域試點“證照聯辦”和“一業一證”疊加改革。在“證照一次辦”基礎上,縱深整合餐飲店、藥店、美容美發店、電影院等50個場景涉及的許可事項,結合每個納入疊加改革場景,逐個梳理照、證申請材料,通過表單整合、材料去重,對通過信息共享、網絡核驗獲取的信息和審批部門自己制作和保存的信息實行“三個免于提交”,進一步精簡申請材料;通過業務流程再造,進一步提升審批效率,縮減辦理時間;圍繞辦事場景、辦理時間和地點、申請材料等要素,形成一套準確、清晰、易懂、好用的告知單,大大提高企業的辦事便利性。 (四)“改革專窗”實現一窗受理 北京市經開區率先在全市實現以行業為基準的“準入即準營”在“證照聯辦”單事項單場景的基礎上,發揮“一業一證”綜合許可改革的集成優勢,實現兩者優勢疊加,在20個行業50個場景建立起基于行業綜合許可的準入準營“1+1”聯辦模式。釋放“1+1>2”改革疊加效應,實施“證照聯辦”與“一業一證”疊加后,“超市/便利店”改革前需要辦理營業執照以及食品經營許可證、藥品經營許可證等6個許可證,改革后,只需辦理營業執照和1個綜合許可證,申請材料由94份減少為31份,從至少跑7次變為符合條件1次辦成,辦理時間由29個工作日減為5個工作日。 03 市場準入改革啟示 圍繞市場準入便利化的改革具有系統性和精準性的特點,首先將部門各自“擺攤”服務,整合形成“看不見”的多部門聯合服務,建立起“統一申報、并聯審批、一網通辦”的審批模式。其次從精準性方面來看,不斷豐富政策應用場景的創新做法,分解不同場景事項,為企業辦事提供精準服務,實施場景化綜合監管、探索應用場景等。 當前,圍繞市場準入的改革已基本完成“減流程、減環節、減時間”的階段,進入到改革深水區。要繼續深化商事制度、市場準入、企業開辦等領域的改革,還需“加強監管”,要加強信息共享和協同監管,加強信用監管和失信懲戒機制建設,加強智慧監管和技術創新,提高監管效能和水平。在“優化服務”方面,要強化社會、市場、行業自律機制,加強對市場主體的培訓和指導等。營造公平透明可預見的市場環境,從根本上降低市場準入門檻,充分尊重市場主體意思自治,有效減少對市場主體自主經營的行政干預,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提高市場主體的滿意度和獲得感。 免責聲明 本文內容系網絡搜集加工,如涉及內容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協商版權問題或刪除內容!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并不代表本公眾號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