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以來,廣州市將優化營商環境作為全面深化改革“頭號工程”,迭代實施營商環境1.0到6.0改革,在營商環境綜合改革試點中不斷突破,著力減流程、減成本、減材料、減時間、優服務。縱觀廣州市營商環境的迭代升級,改革力度不斷加大,改革成果惠及廣大經營主體,從聚焦行政審批領域“簡政放權”,到著力實施行政審批跨部門“流程再造”,再到6.0版本的“宜商興業”,制度創新始終貫穿其中。除了推進營商環境改革頂層設計加快落實,廣州市還推出了一系列全國或全省首創改革舉措, 全力打造企業綜合成本最低、產業生態最優的國際一流營商環境標桿城市。通過研究分析,可總結出廣州市營商環境改革中以下五個方面值得學習借鑒的創新舉措與成功經驗。
01積極推動立法引領,探索制度機制創新試點
以法治思維驅動“獲得電力”領域深化改革。2023年5月1日,廣州市正式施行了全國第一部城市綜合型地方性電力法規——《廣州市供用電條例》,在法律層面上為優化用電營商環境提供法律遵循。通過立法加強了供電設施規劃、建設、管理與保護,規范了電力供應與使用活動,并明確了部門的監管職責。該條例首次提出綠色原則條款,為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營造良好法治環境,對電動汽車充換電設施建設、新型能源設施發展等新領域進行了一些前瞻性規定,首次將清潔能源設施設備接電并網條件納入電網專項規劃。積極探索城中村供電設施建設用地落實本地化機制,通過立法統籌新、改、擴住宅小區、產業園區等公共區域規劃建設充電樁,細化保障電費收繳秩序。
創新“獲得電力”領域政企協同工作機制。廣州市黃埔區試點將部分涉及住建局、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和企業服務局的業務進行聯署辦公,成立全國首個“地方政府—供電企業”聯席辦公室,且打造了全國首個“電水氣熱網”一體化線上服務平臺。
創新工程建設項目行政審批改革。2022年,廣州市出臺《廣州市房屋建筑工程竣工聯合驗收工作方案(5.0版)》,實現了三大方面創新:一是支持項目分期申報。對建設項目涉及多個單位工程的,在符合項目整體的質量安全要求、達到安全使用條件的前提下,建設單位可按照“功能獨立、確保安全”的原則申請組織辦理分期竣工聯合驗收。二是強化承諾制。明確了可運用承諾制申辦的條件,提高驗收效率,加快項目投產使用。三是一口受理,整合竣備。由一家單位牽頭受理建設單位的申請,限時開展聯合驗收,竣工聯合驗收和竣工驗收備案同步辦理。南沙區對外發布《南沙開發區(自貿區南沙片區)工程建設項目“交地即開工”(5.0)實施方案》,創新推出南沙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改革“交地即開工”5.0模式,創新提出工業廠房倉儲項目“一站式”審批、“承諾驗收”支持主體工程先行使用、滿足使用功能單位工程單獨竣工驗收,讓企業在建設周期中減環節,項目提前驗收使用。
02聚焦企業全生命周期,突破全鏈條改革創新
廣州市對標前沿水平,在企業開辦、獲取經營場所、納稅、政府采購、辦理破產等企業全生命周期涉及環節,探索簡政放權、流程再造、信息共享,在企業全生命周期相關環節的辦事流程、時間、成本進一步壓減和優化,有效降低企業制度性交易成本。
在開辦企業方面,聯發全國通用電子照章票證,創新建立“e證通”,根據企業申請自動生成電子營業執照、電子印章、電子發票、電子許可證等無介質辦理結果,全面實現“一站式”智能亮照、亮證經營,率先打通市場監管領域食品、藥品、醫療器械等相關許可辦理環節,實現多表合一。在辦理建筑許可方面,率先推出“施工許可證分階段辦理”,確定施工總承包單位后,允許建設單位按照“基坑支護和土方開挖”、“地下室”、“±0.000以上”三個階段,優化規劃手續,實現“取地即開工”。在不動產登記方面,率先推出不動產登記“跨境抵押”、“廣州深圳珠海三地通辦”等改革措施。在獲得電力方面,創新市政公用基礎設施聯合報裝、聯合踏勘、聯合檢驗、聯合賬單、聯合繳費、聯合過戶的“六聯辦”服務。在納稅方面,打造云端辦新模式,實現企業財務軟件“一鍵報”,加快推進“速退易”,實現“稅鏈”區塊鏈電子發票在餐飲、停車、物業、電商、快遞、公共交通等行業落地應用。在辦理破產方面,推動破產信息與工商、稅務信息有效對接,進一步完善破產重整、預重整制度設計,優化審理流程,上線全國首個破產重整“智融”平臺。
03優化產業要素環境,打造“宜商興業”大營商
廣州市堅持“大營商”視野,以“宜商興業”為主題,重點圍繞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等產業要素,探索實施首創新、差異化改革舉措,全力打造產業生態最優的國際一流營商環境標桿城市和全球資源要素配置中心。
土地空間供應方面,鼓勵國企建設運營一批低成本、高品質、符合現代企業需求的產業空間,以“總成本+微利”的價格分割出讓。
人才服務方面,首創“上管老、下管小”人才服務體系,為高層次人才安心創業解決后顧之憂。推行高層次人才萬能捷通卡,提供落戶、試驗設備和原材料進出口便捷清關、機場貴賓服務、醫療保障等便利,持卡人在區內辦理行政審批可走綠色通道,享受專屬導醫服務。為人才提供免費健康體檢,統籌安排人才子女入讀區屬義務教育學校,統籌人才住房,配售人才共有產權住房,有效解決人才住房、父母養老、子女教育難題。
金融產品和服務方面,構筑線上線下產融對接新平臺,搭建民營及中小微企業信用信息及融資對接平臺,打通多領域政務數據和信用信息,搭建銀企合作渠道。首創門店式金融服務超市,集金融產品、中介服務、政策咨詢、信息共享于一體,連接供需兩端、自動篩選、自動匹配、自由接洽。創新知識產權類金融產品及服務,設立知識產權質押融資風險補償資金池和知識產權運營發展基金,成立全省首家“知識產權特色支行”和知識產權金融服務中心,發行全國首單知識產權海外侵權責任保險,集合若干家科技型中小企業核心專利或知名商標知識產權作為底層資產,發行全國首創純專利、純商標知識產權證券化產品。
技術審批和服務方面,在廣州開發區探索全國范圍內首創的生物醫藥創新監管服務方式,省藥監局授權委托屬地局承擔區域內藥品、醫療器械、化妝品注冊及生產經營行政許可事項現場核查。增設新藥申報服務中心,提供藥物臨床試驗、新藥申報、藥品醫療器械和化妝品生產許可、藥品醫療器械和化妝品備案等業務的申報策略指導、材料預審等“一站式”服務,促進創新項目成果加快落地。共建全國首個專利遠程會晤與咨詢平臺,依托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審查協作廣東中心的知識產權服務人才和信息數據資源,建立遠程點對點連接。
04加強企業信用建設,拓寬信用服務創新場景
以信用承諾助力行政審批改革。在資質審核、用地審批等環節建立信用承諾機制,以承諾推進減材料、縮環節、強約束。將施工許可辦理時限由原來的14個工作日縮減為3個工作日,對臨時用地審批、建設工程規劃類許可證核發、建筑工程設計方案審查及調整等業務實施告知承諾制,廣州開發區持續推進“承諾制信任審批”改革,實施承諾制審批事項全流程管理,率先推出“秒批”政務服務事項清單,企業投資建設項目提交資料減至最少1 份,企業開辦最快0.5天辦結,項目籌建效能全國領先。
建立“信用風險分類管理+”智慧監管模式。率先試點融合信用風險分類管理和“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實現靶向抽查、差異化監管。試點研發跨部門、跨領域的信用風險分類指標體系和數據模型,按照“高、較高、一般、低”四類信用風險等級,差異化確定抽查比例。率先推行“信用風險分類管理+包容審慎監管”,探索建立“審慎監管企業庫”、“包容監管企業庫”,分類制定和實行相應的監管規則和措施。率先推行“信用風險分類管理+全鏈條監管”,智能分析新市場主體登記地址信息及其信用風險分類結果,實時自動派發到轄地市場監管部門,推動事前環節監管關口前移。率先推行“信用風險分類管理+全領域監管”,率先將信用風險分類管理應用從市場監管部門拓展到全市各部門各領域,以通用型企業信用風險分類模型為基礎,搭建電子商務、廣告、食品生產、餐飲、知識產權、特種設備等專業領域的分級分類模型。
強化信用賦能,創新信用服務實體經濟應用場景。積極探索廣州特色的“信用+科技+普惠金融”創新應用,建立廣州“信易貸”平臺與市公共信用信息管理系統間的數據對接機制,充分發掘涉企信用數據信息,為企業繪制精準信用臉譜,輔助銀行機構審批放貸。在全市廣泛開展“信易+”信用創新服務,推動形成“信用+供電”服務、政策“信易兌”、項目“信任籌建”、“信即辦”極速審批等特色經驗。
05加速全面數字化轉型,推動數字政府改革建設
構建“數字政府”改革建設“一盤棋”工作格局。組織成立市“數字政府”改革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統籌推進全市“數字政府”建設管理。優化整合各部門信息技術機構資源,組建了廣州市數字政府運營中心,具體負責數字政府日常管理。各區成立區級“數字政府”改革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形成橫向聯動、縱向貫通的全市數字政府改革建設工作協同體系。
智慧政務改革和城市管理走在前列。建成廣州市全市統一的“云、網、數”等政務服務信息化公共支撐平臺,建成全市一體化行政審批系統,“一網通辦”能力全面提升,市級政務服務事項100%可網上辦理,100%最多跑一次,98%實現“零跑動”。打造政務服務移動端總門戶“穗好辦”APP,實現政務服務“隨身辦、移動辦”。創新打造“穗智管”城市運行管理平臺,在全國率先建成“人、企、地、物、政”五張城市基礎要素全景圖,應用主題超20個、服務場景超100個,努力探索超大城市數字化、精細化治理模式。
免責聲明
本文內容系網絡搜集加工,如涉及內容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協商版權問題或刪除內容!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并不代表本公眾號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