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取經營場所是世界銀行營商環境評估體系中的一個重要指標,用來評估企業在特定經濟體中獲取用于經營的物理空間場所的便利程度。近年來,我國持續深化工程建設領域相關改革,各地改革成效顯著。與此同時,國外的一些先進經驗也值得關注,將為我國下一階段改革提供參考和借鑒。
一、國內改革注重流程再造,在減環節、壓時間、降成本等方面取得顯著成效
(一)北京市圍繞加快項目落地深化改革創新
近年來,北京市持續深化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一是探索建立基于風險的分級分類審批制度,按照無風險項目“非禁免批”,低風險項目“簡化審批”,一般風險項目“告知承諾”,高風險項目“嚴格審批”的4類方式推進改革,特別是在全國率先推出簡易低風險改革,項目辦理時限由208天壓縮至14天。二是強化部門協同、推行“并聯審批”,有關主管部門合力再造審批流程,推行“多規合一”“多審合一”“多測合一”“多驗合一”疊加施效的高效審批模式。據公開數據,北京市建筑許可相關的14個審批部門的200余項審批服務事項已壓減一半以上。
圖片來源:北京市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管理系統社會投資低風險工程“一站通”服務系統網站
圖1 北京市社會投資低風險新建改擴建項目流程圖
(二)上海市推行建筑許可“五個一”改革
上海市自2017年以來連續推出優化營商環境行動方案,以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管理系統和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審查中心為抓手,推行“五個一”改革,實現企業辦事“只登一扇門”“只對一扇窗”“只遞一套表”“只錄一系統”“只見一部門”,實現一般風險項目全流程審批壓縮至100個工作日內;社會投資低風險產業類項目辦理壓縮至4個環節,辦理時間23個工作日。
圖片來源:上海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網站公開發布信息
圖2 上海市工程建設項目規劃資源審批制度改革主要成效
二、先進國家注重優化監管模式,在建筑風險分類和不動產登記信息化等方面經驗值得借鑒
(一)通過建筑風險分類體系提高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和監管效率
建筑風險分類體系有利于合理分配監管資源,提高工程項目審批和服務效率。
1.新西蘭實行風險矩陣對建筑風險進行分類。新西蘭將建筑物地點、年限、結構、面積、使用類型等多個條目按照“極高、高、中、低”四個風險水平進行分級,構建風險矩陣。根據各條目打分得到的總分所對應區間,判定建筑風險等級。一般來說,低風險建筑有簡單的技術要求,事故發生率比較低,而且對于經濟社會和環境帶來的后果比較小,對于低風險的項目,審批流程比較簡單,需要的檢查少。高風險建筑對于人們的生活、生命以及經濟的影響帶來比較顯著的威脅,在項目立項、專項論證、審批等環節更嚴格,項目建設過程中的檢查監管也更頻繁。
2.歐洲普遍實行專家責任模式。德國、奧地利、希臘等歐洲國家實行風險分類做法的同時也充分發揮專家作用。由于以建筑物為核心的監管程序多、環節長、文件雜,整個過程比較冗長,于是這些國家將監管對象指向了建造商而不是直接監管建筑物本身。政府對專家頒發執照,委托專家對建筑風險水平進行研究判定,并對建造商的行為進行監督,工程竣工時由專家評估后發放合規證書,建造商持合規證書履行完成相應的驗收手續。與此同時,政府部門通過問責、抽查等方式進行必要的監管,保證工程項目風險可控。
(二)跨區域辦理和全程數字化成為不動產登記平臺建設的重要趨勢
世界銀行發布《政府科技成熟度指數——公共部門數字化轉型現狀》等報告后,一些國家通過建立且不斷優化信息化解決方案來改善相關部門的處理時間、透明度和可預測性,從而提高公共部門辦事效率,降低相關方的成本。
1.俄羅斯推出“一個系統”,實現跨區辦理。2017年俄聯邦就在全國建立了統一的不動產登記系統——聯邦國家登記網,全部采取電子登記,申請人無需到現場即可辦理。同時,全國實行跨區域受理,任何城市都可以接收位于其他城市和地區的不動產登記申請,再配合已全面推廣的電子簽名方式,實現了不動產登記申請、審核、注冊等業務全程網辦。
2.新西蘭建立網上信息數據庫,優化不動產登記流程。新西蘭通過建立網上信息數據庫,極大地壓減了辦理不動產登記的環節數量和時間。辦事人可先向市政廳申請領取土地信息單,再通過新西蘭土地信息平臺上傳電子材料進行不動產登記。由于系統內全面實行電子證照管理模式,采用電子簽名方式進行交易確認,無需審核,大大簡化了環節、縮短了時間、降低了成本。
三、經驗借鑒及啟示
北京和上海不斷探索創新改革舉措,為各地實施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樹立了標桿,一批先進經驗在全國宣傳推廣。然而,制度創新和流程再造目前還是主要聚焦在政策供給端,對于企業實際需求響應和軟性服務質量提升收效見微,往往造成改革措施與企業感受存在“溫差”。因此,下一步的改革應更多聚焦需求端,加強行政審批和監管服務的精細化管理和精準化施策,著力提升監管的便利化和市場主體滿意度。相比之下,先進國家對于重點環節的監管模式和服務舉措更值得借鑒和參考。
(一)進一步完善工程建設項目風險分類體系
一是優化細化工程建設項目風險分類認定標準。建議有關部門加快制作推出科學完整的建筑風險矩陣圖,確定建筑風險的評估維度,制定風險標準,形成覆蓋全部建筑物的風險矩陣圖。依據項目所在矩陣位置,確定詳細的風險控制政策、風險監管手段,以此將各類項目均納入到風險監管一張網中管理。二是進一步拓展低風險項目政策覆蓋范圍。以項目投資快速落地建設、竣工投產為目標,針對低小風險工業類、易燃易爆等特殊工業類、商品住宅類、商業類等項目,梳理和編制企業投資項目全流程辦事指南,有針對性地分類制定“主題式”“情景式”一件事審批流程,指導各項目參與方及時做好審批報審準備工作。
(二)深入推進電子證照在不動產登記領域應用
一是加強電子證照推廣應用的制度保障。有條件的省市應結合實際情況研究制定《不動產電子證照生成規范》《不動產電子證照使用規范》等制度文件,以規范不動產登記領域電子證照的生成、應用和監管。二是便利化電子證照獲取。充分利用各地政務服務官方網站、平臺、APP、微信公眾號等客戶端,在醒目位置設立不動產登記線上系統入口,允許多種方式驗證登錄,方便用戶獲取電子證照。三是保障電子證照與紙質證照同等效力落實。應用區塊鏈技術進行防偽存證,以保證電子證照的安全性和可信度。加強部門協同,提高跨部門系統數據共享權限和推送時效性,確保電子證照調取順暢、及時。
作 者
王廣元,長期關注研究優化營商環境改革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