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永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精品丰满人妻无套内射_少妇高潮伦_丰满熟女高潮毛茸茸欧洲

Industry Watch

北國咨觀點

淺議北京市高新技術企業外遷原因及對策建議

發布日期:2024-01-11

來源:北京國際工程咨詢有限公司

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是知識密集、技術密集的經濟實體,其數量和質量是衡量一個地區科技創新能力的重要指標,在一定程度代表著地區的科技技術水平和綜合實力,對于提高地區的綜合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水平意義重大。北京作為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圍繞做強創新主體、集聚創新要素、優化創新機制等方面開展了一系列改革創新,為高新技術企業的培育成長提供了良好的發展環境。但是,“十三五”以來,近千家高新技術企業遷出北京市去外地發展,他們為何外遷?去了哪里?本文將梳理分析北京外遷高新技術企業相關數據,研究分析其外遷原因動機,并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

一、北京高新技術企業發展現狀

截至2023年12月底,北京擁有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超過2.8萬家,數量居全國各城市首位。2022年全市高新技術企業實現營業收入達56667.74億元,同比增長24.10%。從數量分布來看,高新技術企業主要集中在海淀、豐臺、大興、順義等產業大區,占全市高新技術企業數量的78.17%。從行業領域來看1,主要分布在電子與信息、先進制造業等領域,與所在區主導產業基本匹配,以海淀區和大興區為例,海淀區77%家企業所屬領域為電子與信息;大興區生物醫藥、先機制造技術、電子與信息領域企業占比為75%。


圖1 北京各區高新技術企業數量以及產業領域分布

二、北京高新技術企業外遷情況

據相關統計,2016年以來,共有948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遷出北京市2。其中,83.12%的企業選擇遷往長三角、珠三角等地區,選擇留在津冀的企業僅占4%。其中,江蘇省成為最受歡迎的省份,遷入企業數量高達743家(49.78%),南京、徐州、蘇州成為遷入企業數量最多的城市。除此之外,海南省也吸引了61家北京高新技術企業,外遷時間集中在2020-2021年期間。


圖2 北京高新技術企業外遷分布圖

從北京各區高新技術企業的外遷情況來看,懷柔區、海淀區、密云區和朝陽區外遷企業數量最多,其中懷柔區、密云區存量高新技術企業數量本身較少,不足600家,但外遷數量卻位于各區前兩位,首位是懷柔區,近7年來有200家高新技術企業外遷;其次是密云區有100余家高新技術企業外遷,95%以上的外遷企業都選擇前往江蘇省。


圖3北京各區高新技術企業外遷情況

三、高新技術企業外遷原因

北京高新技術企業外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企業主動外遷的內在因素,也有軟硬環境約束被動遷出的外在因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一是適應企業發展戰略布局而外遷。部分高新技術企業根據自身戰略規劃、轉型升級等因素,需要進一步拓寬發展空間,擴大產業規模,優化戰略布局,以適應市場競爭和滿足企業戰略目標而進行外遷或設立分支機構,應當說這部分企業外遷符合企業發展規律和市場規律。

二是為獲取外地優惠政策而外遷。當前,國內各主要城市為保持經濟穩定增長和產業轉型升級,紛紛出臺強有力的高新技術企業扶持政策,吸引了不少北京高新技術企業外遷。南京市連續三年出臺了以創新為主題的市委一號文件,把創新作為城市發展的第一戰略,不斷優化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獎勵政策,完善培育機制,加大服務隊伍建設,推動量質并舉,招商引資吸引力顯著增強,2019年以來,5年共吸引了422家北京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外遷落地南京。海南省作為自由貿易港,2020年以后針對高新技術企業陸續出臺一系列稅收優惠政策,例如高新技術企業原材料“零關稅”政策、高端個人所得稅優惠政策、境外直接投資所得免征企業所得稅等政策,2020-2021年期間,三亞市、海口市共吸引60余家外遷高新技術企業。

三是迫于經營成本壓力而外遷。北京雖然在人才、營商環境、創新資源等方面優勢明顯,但由于北京的勞動力、土地空間、原材料等資源要素成本上漲,對部分北京高新技術制造業企業擴大生產規模或產業化發帶來極大的經營成本壓力。尤其疫情期間,市場需求不足,不少高新技術制造業企業面臨的經營困難增多,成本壓力持續上漲,而長三角、珠三角等地區,各項成本相較于比北京地區明顯偏低,造成一些企業被迫外遷。

四是為尋找更好的產業生態環境而外遷。從北京各區外遷情況來看,懷柔區、密云區等遠郊區遷出高新技術企業數量最多,并且外遷企業的目的地主要集中在南京、徐州、宿遷、蘇州、湖州等長三角地區。因為相比于京津冀,長三角地區已經形成更加完善的產業鏈配套環境和產業載體空間,同時擁有豐富的人力資源和良好的公共服務平臺,具有更為廣闊的市場空間。

四、對策建議

北京高新技術企業外遷現象的背后反映當前北京在產業環境、產業政策、產業管理等方面的不足,應引起各方的警惕和反思,現提出以下對策建議供參考。

(一)重視頂層設計。整合創新資源,充分發揮政策疊加作用,加大對高新技術企業支持力度。一是確保政策體系“全覆蓋”,圍繞高新技術企業孵化、認定、培育以及壯大生命全周期,填補政策空白,建立覆蓋企業梯度培育發展全過程的政策體系;二是推進惠企政策“全知曉”,做好政策貫宣,創新宣傳方式,發揮新媒體傳播作用,擴大惠企政策知曉度;三是保障惠企政策“全落實”,強化政策評估,跟蹤實施效果,及時發現政策實施中的堵點卡點和成效不理想的原因,確保政策落地、落實,推動政策迭代升級。

(二)建設公共平臺。聚焦高新技術企業共性需求,推動建設一批多層次、多領域、開放性的公共平臺,構建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生態系統。一是提高科技型企業孵化器服務水平,為潛力科技型企業提供企業開辦、企業管理、人力資源、資源對接、數字化賦能等綜合服務;二是高水平建設一批公共服務平臺,為企業提供技術攻關、小試中試、市場對接、人才培養等關鍵環節公共服務;三是建立信息渠道暢通、服務功能齊全、交易活動有序的技術交易平臺,大力發展各類科技中介服務機構,為科技成果產業化營造良好生態。

(三)加強資源供給。強化資源配置,促進創新創業資源向高新技術企業聚集,全面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一是加強產業空間整合利用,盤活閑置空間資源,探索彈性年期出讓、先租后讓等供地方式,保障高新技術企業用地需求;二是構建社會資本和銀行資金共同參與的多層次資本體系,為不同發展階段的高新技術企業提供金融服務保障;三是優化高新技術企業人才培養模式,通過校企聯合建立實訓基地、加強京津冀三地人才交流和資質互認等多種方式,保障高新技術企業用人、留人需求。

1行業領域數據來源于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中關村科技園區管理委員會官網公布數據

2外遷企業數據來源于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工作網(www.innocom.gov.cn)

作者:于洋 富迎輝 班日 

更多資訊

400-661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