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永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精品丰满人妻无套内射_少妇高潮伦_丰满熟女高潮毛茸茸欧洲

Industry Watch

北國咨觀點

商業航天發展之北京、上海對比

發布日期:2024-04-29

來源:北京國際工程咨詢有限公司

商業航天是新時期大國戰略必爭之高地。我國高度重視商業航天發展,繼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商業航天列為戰略性新興產業后,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提出將商業航天打造為新增長引擎之一。在以SpaceX公司為代表的全球商業航天頭部企業對有限的空間軌頻資源快速搶占的背景下,商業航天作為傳統航天的重要補充和延伸,對于我國搶占產業發展制高點,確保戰略安全、空間安全、網絡安全具有重要意義。北京和上海作為我國航天產業重地和商業航天先行者,先后發布市級行動方案或計劃,積極搶抓商業航天發展先機。本文通過京滬兩地商業航天產業發展情況對比分析,提出北京新時期高質量發展商業航天相關建議。

一、商業航天產業鏈及市場規模

相對于以科研探索、戰略任務承擔為目的的傳統航天,商業航天是指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以盈利為目的航天活動的統稱。全球主要航天強國均有共識,發展航天產業除靠“國家隊”進行戰略布局,同樣需要商業航天企業在競爭中發揮積極作用,尤其是發揮民營企業自身靈活性優勢。根據美國衛星工業協會SIA的統計數據,2022年全球航天產業總收入達3840億美元,其中商業航天產業規模2810億美元,占比73%。


注:根據公開資料整理,北國咨繪制
圖1 商業航天產業鏈


注:根據公開資料整理,北國咨繪制
圖2 產業鏈各環節產值占比

根據美國衛星工業協會SIA的統計數據,2022年全球航天產業總收入達3840億美元,其中商業航天產業規模2810億美元,占比73%。艾媒咨詢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商業航天市場規模約1.5億元,預計2024年中國商業航天市場規模將達2.3萬億元,2017-2024年均復合增長率超20%;預計2025年市場規模將超過2.8萬億元。


注:根據公開資料整理,北國咨繪制
圖3 2015-2025年中國商業航天市場規模及增長率

二、北京、上海商業航天發展情況比較

北京是我國航天事業的發源地,航天領域科技創新資源豐富,商業航天產業發展國內領先,聚集了全國主要的核心研發單位,研發設施齊全、創新人才集聚,已經初步形成規模化的民營商業航天創新產業集群。上海具備做大做強商業航天產業的基礎,在星座牽引、科研攻關、核心制造等環節優勢明顯。

(一)產業鏈環節覆蓋方面:北京產業鏈環節齊全且優勢突出

北京商業航天產業鏈齊全,覆蓋衛星制造、火箭制造、地面設備制造、運營與應用服務等全部產業鏈環節,且各環節均聚集了一批優勢企業,實力強勁。上海具有完備的智能制造業產業基礎,近年來積極成立上海垣信、格思航天、航天科技火箭公司等,補齊衛星研制、火箭研制等產業鏈環節。

(二)優勢企業集聚方面:北京企業量質并舉集聚優勢領先

北京擁有航天科技、航天科工兩大央企,同時已集聚商業航天重點企業200余家,培育出銀河航天、藍箭航天等一批商業航天獨角獸企業。“2023中國商業航天企業百強”榜單中,51家在北京;全國10家獨角獸企業中,6家在北京。上海擁有航天八院、中科院微小衛星等重點科研機構,集聚格思航天、歐科微、上海垣信、華測等一批商業航天企業,百強企業中上海占據6席。

(三)星座計劃部署方面:上海部署G60大型星座牽引產業發展

由上海市國資委控股、上海聯和投資牽頭發起設立的上海垣信,積極組織推進G60星鏈計劃(1.2萬顆),通過大型星座建設牽引產業快速發展。北京目前尚未有大型星座規劃,頭部企業大多以遙感星座為主,如航天宏圖的“女媧”星座,北京零重空間的“靈鵲”星座等,此外銀河航天提出“小蜘蛛網”通信星座(擬發射衛星1804顆)。

(四)產業空間布局方面:兩地均已初步形成相對集聚的空間布局

北京立足經開區、大興區商業火箭企業集聚優勢,做強“南箭”;立足海淀區商業衛星企業集聚優勢,做強“北星”,輻射帶動其他各區,形成全市產業協作互補格局。上海圍繞閔行上海航天城、浦東衛星互聯網科研基地、臨港衛星制造集聚區、青浦北斗空間信息應用示范區、松江衛星產業基地等,基本形成“核心主體+東、西兩翼”的商業航天空間布局。


注:根據公開資料整理,北國咨繪制
圖4 北京市“南箭北星”空間布局


注:根據公開資料整理,北國咨繪制
圖5 上海“一體兩翼”空間布局

(五)創新資源方面:北京商業航天創新資源更加立體豐富

北京作為創新資源集聚地,聚集了航天科技、航天科工、星網公司研究院等國家主導的研究力量;擁有清華、北大、北航等頂級的科研創新力量;集聚銀河航天、星際榮耀等商業航天民營頭部企業,創新資源優勢得天獨厚。上海主要依托航天八院、中科院微小衛星、上海空間推進研究所等科研院所和高校,在衛星制造、運載火箭研制、衛星運營和服務等領域發力。

(六)產業政策方面:兩地均積極完善頂層設計

北京于2021年率先出臺《北京市支持衛星網絡產業發展的若干措施》,2024年初印發《北京市加快商業航天創新發展行動方案(2024-2028年)》。此外,經開區、大興區、豐臺區陸續發布區級支持政策,市區兩級政策體系初步形成。上海于2022年印發《關于本市推進空間信息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2023年印發《上海市促進商業航天發展打造空間信息產業高地行動計劃(2023-2025年)》,提出在衛星批量化、火箭總裝測試和終端制造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

(七)金融環境方面:兩地均高度重視金融對產業的加持

商業航天具有高技術、高投入、高風險、長周期“三高一長”的特點,對金融環境具有較高需求。2023年5月,經開區設立產業升級基金,首個項目即投資商業航天企業。2023年10月,大興區設立規模50億元的北京新華商業航天產業基金,專項用于北京商業航天產業基地項目的落地。上海發布2024“投資上海”政策包,圍繞商業航天等十大重點產業鏈及細分賽道,新增2萬億銀行授信。浦東科技創新基金積極投資藍箭航天等,并與張江燧鋒子基金通過招投聯動以“耐心資本”支持商業航天領域企業在上海落地布局。

(八)區域協同方面:長三角區域協同優勢顯著

相比京津冀區域,長三角區域擁有良好的制造基礎與關鍵環節協同配套能力,為上海商業航天快速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江蘇蘇州、南通等布局衛星研制、運載火箭制造、商業航天配套服務等;浙江嘉興和寧波在運載火箭指導、應用服務領域形成優勢;浙江臺州擁有衛星智能制造;浙江湖州擁有火箭測試、總裝等。

綜上,北京在產業鏈環節覆蓋、優勢企業集聚、創新資源等方面優勢突出。但相比上海,在大型星座計劃牽引、區域配套協同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距。尤其是隨著上海垣信“G60星鏈計劃”的推出,上海市積極推動衛星制造、火箭研制等環節后來居上,將在吸引產業優質資源集聚、搶占產業發展制高點上形成新的重要抓手。

三、北京商業航天產業高質量發展建議

加快實施重大戰略性標桿項目。北京應加大資源統籌力度,全面梳理各頭部企業的資源優勢,發揮大型星座對產業鏈的牽引作用,切實助力商業航天產業的高質量發展,培育形成新質生產力。

加大力度支持關鍵核心技術創新。積極開展央地協同、產學研用協同,加大可重復使用火箭、大噸位發動機等關鍵核心技術研發;前瞻布局太空探測、空間實驗等一批前沿技術,切實鞏固北京在創新引領方面的優勢。

出臺更有力度和針對性的政策。借鑒深圳、重慶等地經驗,從資金支持、場景開放、創新平臺等方面提升政策支持力度,確保頭部企業留在北京,并吸引更多創新主體落地北京。積極爭取國家相關部門支持,探索空間數據共享和使用、民用航天發射許可、低軌衛星出口等政策在北京的先行先試。

深度布局京津冀產業配套協同。依托京津冀統籌協調機制,充分發揮天津、河北在關鍵零部件制造、配套服務等方面的能力,推動京津冀商業航天產業鏈深度融合協同,加大北京創新成果在津冀落地轉化,并推動京津冀協同拓展一批應用場景。

優化完善產業高質效生態體系。積極探索設立契合商業航天發展特點的產業投資基金,拓寬企業融資渠道。支持聚焦衛星數據安全管理、通信協議、接口規范、服務質量等方面的標準體系,提前規劃布局,搶占行業發展制高點。加大高質量人才尤其是產業所需的工程師人才培養,為產業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

作 者

王敏,高級經濟師、咨詢工程師(投資),長期跟蹤數字經濟、商業航天產業發展

盧躍,咨詢師,長期跟蹤商業航天產業發展

柯文媛,中級經濟師,長期跟蹤數字化轉型、商業航天產業發展 

更多資訊

400-661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