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新能源汽車進入爆發式增長階段,充電設施作為其能源補給保障,受到多方關注。北京充電設施建設自2009年在全國率先起步,其發展水平長期保持全國城市前列,但近年來發展速度放緩。本文通過對上海、深圳兩市電動汽車充電設施發展經驗研究,提出促進北京充電設施發展的相關建議。
PART ONE 上海、深圳經驗分析
(一)上海——精細化管理
精準施策重執行。自用樁方面,上海更加注重配建要求及落地執行,將確認用戶具備自用樁安裝條件(或具有其他充電條件)作為車企銷售新能源車的前提,自用樁隨車配建比達64%。公用樁方面,上海將充電樁配建與聯網監測作為經營性公共停車場備案承諾事項及質量信譽評價指標之一,且定期抽查考核。
平臺精細化管理。上海建立了充換電設施公共數據采集與監測市級平臺,由上海電器科學研究所(集團)有限公司負責運維。該平臺作為政府主導的監管服務平臺,已基本實現全市公用及專用樁接入,具備電樁數據互聯互通、站點動態實時跟蹤上報、運營數據統計分析等功能。且平臺與樁企之間建立了互利共贏的市場化合作模式,APP可實現對接入充電樁的啟停充電服務,為樁企導流推廣并共享充電服務費收益。目前平臺平均月活躍用戶約4萬人,2023年提供充電服務占全市近7成。
圖1 上海市平臺接入充換電設施情況
圖片來源:上海市充換電設施公共數據采集與監測市級平臺
加強行業自律。上海市交通委指導設立了上海電動汽車充電設施企業聯盟,由能源供應企業、充電設施生產企業、充電運營服務企業、充電技術研發機構等多方共同參與,目前聯盟秘書處職責由平臺具體承擔。在聯盟和平臺組織下,充電樁企業形成共識,不搞“價格戰”,充電服務費在0.55元/度左右,市場環境相對穩定。
(二)深圳——前沿技術引領,創新驅動發展
建成全球首個“電力儲充放一張網”。由深圳市智慧城市科技發展集團(深圳市國資委全資設立的直管企業)聯合南方電網深圳供電局建設,目前已接入全市26.1萬個充電樁、47座超充站、5100個5G儲能基站、6000個電動自行車充換電柜、1200個光伏站、15個儲能示范站、13個V2G(車網互動)等,并與虛擬電廠管理平臺協同,實現分布式資源可觀、可測、可控,精準動態調控。
成立國內首家虛擬電廠管理中心。截至2024年3月,接入運營商45家,接入容量超250萬千瓦。以一戶家庭報裝容量6千瓦來算,相當于可滿足40萬個家庭的用電需求。2023年,深圳虛擬電廠管理中心累計開展33次負荷精準響應,實時可調節能力超50萬千瓦。2023年以來深圳市政府不斷加大投入,以虛擬電廠管理中心為牽引,推動車網互動產業發展。
圖2 深圳市虛擬電廠運營管理云平臺
圖片來源:深圳特區報
打造“超充之城”。書記、市長親自動員部署,要求各區強化超充站建設所需土地和電力資源保障。率先發布超充設備分級評價和超級充電站設計地方標準,以標準引領超充產業高質量發展。截至2024年4月,深圳市已累計建成超充站362座,站、樁數量均已超過傳統加油站站、槍數量。
圖3 深圳市超充站
圖片來源:深圳市福田區發展和改革局
加快電網建設,強化綠電供給。2023年南方電網公司加大對深圳電網建設投資力度,完成投資100億元,新改擴建22座變電站,每百平方公里變電站數量達15座,均創近十年來新高。強化綠電供給,成立全國首個獲政府授權的綠電綠證服務中心,2023年購買綠電電量達5.9億千瓦時,環境溢價金額超1600萬元,在全省率先布局綠電零碳充電站。
PART TWO 有關建議
目前,北京市充電設施建設規模和運營服務能力均居全國前列,但精細化管理、新技術新模式推廣力度方面,仍有待加強。為加快“雙碳”目標實現,支撐北京市新能源汽車發展,打造人民滿意的北京充電效率,提出以下建議。
(一)加大“油改電”促進力度。結合北京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創新“油改電”支持政策,提高置換補貼標準,發放專項消費券,推進全油車家庭汽車“油改電”,促進個人用車電動化。加快推進具備“油改電”條件的市屬公交車、巡游出租車、環衛車、物流配送車輛、機場場內車輛、公務用車基本實現電動化。
(二)加快推動“超充全域成網”。制定超充站建設專項布局規劃,支持電網企業制定超充供電保障專項規劃和投資項目計劃,優先在五環內推動建設超、快結合公共充電站,適度超前布局超充網絡,實現“超充/加油比>1:1”,打造“2公里超充圈”。
(三)打造充電設施產業“零碳”生態。推動光儲充一體化充電站加快建設,引導綠電消納。發揮車網互動在削峰填谷、虛擬電廠、聚合交易等應用場景的技術優勢,開展車網互動試點應用,探索車網互動商業模式。依托“光儲充一體+綠電消納+車網互動”模式,建立產業“零碳”生態,實現能源綠色轉型可持續發展。
(四)建立一體化監管服務平臺。加強政府部門指導支持,整合優化充電樁服務平臺,強化統籌支持和資源導入,建立賦能樁企、鏈接用戶的利益分享機制,不斷提升平臺自我“造血”能力。充分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等手段,推動充電樁服務平臺與電力、電動汽車、停車等信息平臺互聯互通共享,促進多網融合。
(五)精細化管理考核服務。建立以企業規模、專業團隊等為條件的充電樁建設運營企業準入管理機制,并實行承諾公示制,形成充電樁企業目錄。建立以規范管理和服務質量為重點的企業考核評價體系,考核評價結果與政府支持掛鉤,倒逼企業提升服務水平。
作 者
李桂麗,中級經濟師,長期從事新能源汽車及充電基礎設施行業研究
魯 楠,高級經濟師、咨詢工程師(投資),長期從事新能源汽車及充電基礎設施行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