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語: 醫藥健康是全球新一輪科技產業變革中最為密集、投資最為活躍的領域,具備“高風險、高投入、高回報、長周期”的典型特征,10年研發周期、10億美元投入、低于10%的成功率成為原創重磅級產品創新的行業共識。 21世紀之前,中國以化學藥為主的醫藥制造業基礎薄弱,基本依靠仿制藥發展,90年代數家國內藥企依托首仿藥成長成為本土龍頭企業。2000年以來,在國家戰略布局、重大新藥創制專項等促進下,在政策、資本、人才等多因素共同驅動下,我國生物醫藥自主創新進程加快,創新層次從派生藥(Me-too)、改進藥(Me-better)向原研首創藥(Me-first)攀升,尤其是近年來,審評審批改革、上市許可持有人制度(MAH)等拉動創新型藥品醫療器械臨床和上市提速,仿制藥一致性評價和醫保改革倒逼加大創新投入,CXO賦能進一步加速創新研發進程,醫藥領域創新不斷蓄力、加快轉化為發展新動能。 本研究通過對國內外典型藥企創新產品研發模式進行案例分析,歸納梳理了“以仿養創”的轉型升級之路、巨頭企業的融合發展之路、從Biotech到Biopharma的自我成長之路、License in/out的借力起飛之路共四類模式(分四期連載),以期在全球醫藥健康科技和產業激烈的競爭浪潮中,為尋找中國創新藥企業加速騰飛的錨點提供參考借鑒。本期請關注:“以仿養創”的轉型升級之路。 第一期 “以仿養創”的轉型升級之路 “以仿養創”是指仿制藥企業通過仿制藥打開市場,依托仿制藥端持續、穩定的現金流,為高投入、長周期的創新藥研發不斷造血,經歷了仿制藥研發、仿創結合、自主創新的發展路徑,最終實現創新藥成功上市,幫助企業完成轉型。卷首語: 一、恒瑞醫藥 (一)基本信息 恒瑞醫藥成立于1970年,是當前中國醫藥行業最具有綜合實力的龍頭企業,其通過“以仿養創”模式,已成為國產創新藥Big Pharma,國際影響力突出。在PharmExec(美國制藥經理人雜志)公布的2022年全球制藥企業TOP50榜單中,恒瑞位居第32名,是中國唯一進入前35名的企業。現市值達3000億元,穩坐A股上市藥企第一寶座。恒瑞產品聚焦于三個主營板塊(抗腫瘤藥物,麻醉鎮痛和造影劑),在國內業務市場均占有領先位置。根據PDB數據庫,抗腫瘤藥物方面,2021年恒瑞在國內醫院的市占率達到5.72%,位列第二,第一為羅氏(10.74%)。 作為“以仿養創”的國內典型企業,恒瑞在1990s布局首仿藥,率先仿制國外專利藥。如恒瑞是國內第一家仿制多西他賽(賽諾菲-安萬特)的企業,并于2002年9月30日獲得上市批文。此后十年磨一劍,于2011年上市了其第一款創新藥艾瑞昔布,打破了鎮痛領域長期被國際醫藥巨頭壟斷的尷尬現實。 近年來,恒瑞的創新藥進入收獲期。截至2023年7月,恒瑞醫藥共上市13款創新藥,其中11款近五年獲批。且創新藥業務占比逐年上升,2022年創新藥貢獻了恒瑞營收的38.15%,恒瑞距離完成從仿制藥企業向創新藥企業(創新藥收入占比超過50%)的蛻變指日可待。 (二)發展歷程 (三)特點總結 意識先行,先行業而動。恒瑞1990年從基礎原料藥向仿制藥轉型,之后開始布局創新藥,從“仿制藥生產”到“仿創結合”,再到現在的“創新驅動”,恒瑞每一次改革都趕在行業變遷的前面,牢牢把握住醫藥行業的發展規律。 一以貫之,重視創新研發。恒瑞在2022年業績下滑,但其研發強度依舊提升至29.83%,已反超全球研發投入最多的10大藥企(平均研發強度19%),并遠高于我國A股生物醫藥公司(平均研發強度4.6%)。高強度的研發投入也讓恒瑞以13款創新藥位列國內藥企第一。 “大國”視野,推進國際化進程。恒瑞積極拓展海外市場,早在2009年,恒瑞的磷酸瑞格列汀臨床研究就進行了中美雙報,并獲得了批準。近些年,恒瑞陸續將卡瑞利珠單抗、吡咯替尼、SHR-1701等授權出讓給國際知名藥企,推動恒瑞醫藥走向國際。去年5月,恒瑞醫藥成立了全資子公司Luzsana Biotechnology,負責恒瑞醫藥管線產品的國際化。 行而不輟,靜待花開。創新藥的研發投入高、周期長、風險高,巨大的研發成本使得許多藥企望而卻步,但是恒瑞沒有放棄,在經歷許多研發失敗的情況下,亦堅持不懈,耐得住寂寞,直到研發創新藥成功為止。目前恒瑞有240多項臨床試驗在國內外開展,建立了梯隊化的產品管線,積累了豐富的創新藥研發儲備。 二、武田制藥 (一)基本信息 武田制藥于1781年(相當于乾隆后期)在日本素有“醫藥城”之稱的大阪府成立,是當前亞洲最大的制藥企業,位居全球藥企前10強。近年來,武田制藥在其五個主要業務領域:腫瘤、罕見病、神經科學、消化和血液制品等各領域都研制出引人矚目的高效藥物。其消化領域的明星產品Entyvio(維得利珠單抗)是目前炎癥性腸病(IBD)領域唯一的腸道選擇性生物制劑,具有市場獨占權。腫瘤領域的莫博賽替尼(mobocertinib)是全球首款也是目前唯一獲批的治療EGFR 20號外顯子插入突變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口服靶向藥物,疾病控制率(DCR)高達78%。 作為“以仿養創”的國際化典范,武田制藥的發展歷程經歷了“普藥→仿制藥→仿創藥→創新藥”四個階段。其最開始只進行普藥銷售,在日本對藥物化合物進行專利保護,且嚴格區分新藥和仿制藥的價格差距后,武田加大對Me-too類和Me-better類藥物的自主開發和合作研發。1980-2000年,其研發上市了仿創藥四大重磅產品(亮丙瑞林微球、蘭索拉唑、坎地沙坦、吡格列酮),為其創收了大量的原始資本。之后,武田重磅藥物專利到期,First-in-class(首創藥物)研發又收效甚微。因此,武田選擇通過外延式并購創新藥企業,獲得產品專利,進行創新轉型。 2019年,武田以620億美金的價格收購了市值為自己兩倍的英國罕見病制藥巨頭Shire,一舉成為了世界上最大的專注罕見病研發的制藥公司,隨即躋身全球十大生物制藥公司。 (二)發展歷程
(三)特點總結 緊跟政策,循序漸進過渡轉型。1976年日本對藥物化合物實行專利保護,武田采用Me-too和Me-better策略,對國外仿制藥進行改良優化。1988年日本“集采”落地,迫使武田出海。新世紀美國縮緊Me-too類藥品審批,武田轉變策略,加大了對原研藥的投入。 借船出海,與跨國藥企合作。1977年,武田與雅培以1:1的合資方式在美國本土成立公司TAP,推出四大重磅產品。在獲得巨額利潤的同時,也夯實了自己的研發基礎,全面搭建起研、產、銷一體化的世界格局,實現了很好的循序漸進式的國際化進程。 專利懸崖,強強聯合謀出路。武田制藥的四大重磅產品專利過期后,其自研產品或競爭力不足,或還處于臨床階段,海外市場增長乏力。武田開始選擇外延并購,陸續收購了Syrrx、Millennium等制藥企業,獲得Velcade多個產品專利,幫助公司平穩度過專利懸崖。 三、建議發展
通過對恒瑞和武田發展歷程的分析,可以看出傳統的仿制藥企業想要實現向自主創新的發展模式轉型,并非短時間內可以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資本、技術甚至市場穩定的積累。總體來說,“以仿養創”的轉型升級之路要注意三個關鍵策略: 第一,構建穩健的盈利能力。轉型初期嚴守傳統業務,做好做大市場份額大、競爭優勢明顯的仿制藥產品,只有實現可觀的利潤積累,才能支持大量且持續的研發費用支出。 第二,保持持續的創新能力。一方面,堅持長期主義,持續聚焦創新,建立豐富的研發管線,才可為創新藥物持續上市提供儲備。另一方面,通過技術引進和企業并購等方式,提升研發效率,保持研發能力的領先地位。 第三,向外開拓國際化市場。單一本土市場已無法完全滿足我國創新藥企的發展需求。在國內仿制藥銷售渠道和銷售團隊的基礎上,需要積極拓展海外市場、參與全球競爭,借力與合作中加快全球化步伐,獲取更多資源和資金。 作者: 趙瑞鑫、鄧潔、蘭國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