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作為最早提出工業4.0戰略的國家,在2013年舉行的漢諾威工業博覽會上,發布《保障德國制造業的未來:關于實施“工業4.0”戰略的建議》,標志著德國工業4.0戰略的正式啟動。此后德國為全面推進工業4.0戰略的實施,成立工業4.0平臺,負責戰略研究、政策制定、統籌協調及國際合作等。 德國約有370多萬家中小企業,約占全部企業總數的99%,貢獻經濟增加值約54%,帶動就業超62%,是德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鑒于德國的大企業已經有了較高的數字化水平,數量龐大的中小企業的數字化轉型成效,將是德國工業4.0戰略成功與否的重要評判標準。 一、德國多措并舉系統推進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 數字化轉型是未來企業、產業和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動力,全球主要國家均高度重視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將其作為數字化轉型與推動增長的重要方向。德國依托中小企業4.0能力中心網絡建設,已培育遍布全域的數字化轉型服務體系,通過制定政策和提供資金支持等措施,有力加速數字化轉型進程,在持續實踐中形成的一系列經驗對于我國中小企業轉型具有重要借鑒意義。 (一)搭建頂層戰略框架體系,專項政策配套支持 德國聯邦政府政策對企業數字化轉型具有推動和引導作用,是數字化轉型過程中的重要條件和保障。一方面,德國將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作為國家頂層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聯邦政府基于工業4.0戰略制定了“數字化戰略2025”,提出為中小企業提供數字化轉型支持和網絡安全保障。同時發布《德國人工智能發展戰略》、《數字化實施戰略》等多個頂層戰略。另一方面,在頂層戰略引導下,謀劃具體數字化項目,增加資金支持力度,以加強相關配套措施來加速數字化戰略落地。德國聯邦經濟部在“數字化戰略2025”基礎上,發布《未來中小企業行動方案》,從融資、人才、數字化轉型等十大行動領域采取諸多具體應對措施,德國中小企業4.0能力中心應運而生。同時針對能力中心建設,配套“IT業務安全計劃和投資補貼計劃”、“中小企業投資基金”、“中小型企業創新計劃”、“中小型企業創新計劃”等多個專項,支持中小企業免費享受服務,從而有效實現數字化應用落地。 (二)政府牽頭培育轉型生態,有效匯聚轉型資源 德國推動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是由聯邦經濟部牽頭組建轉型服務機構,構建創新轉型生態。一方面,政府牽頭有利于獲得社會信任,更易匯聚行業協會、轉型服務商、金融機構等轉型資源網絡,建立起完整的產學研鏈條,推動轉型技術迭代完善。例如德國中小企業4.0能力中心共匯集142家合作伙伴(其中行業協會25家,高校37家,研究機構51家,企業29家),1000余名專家,可為不同技術主題提供技術支持。另一方面,政府對不同區域數字化轉型現狀、優勢、企業需求、轉型難點等相關信息了解更為深入,可通過供需對接、資源共享、試點推廣等手段,形成互聯互動、多元協作的擴散服務網絡,有效推動創新轉型生態建設。例如柏林中心就是基于政府對當地傳統制造業中型企業數字化轉型需求的調研及了解,面向不同行業企業提供不同的支持和服務,并積極促進初創企業和中小企業交流數字化轉型知識和技術,鼓勵企業建立合作關系,同時與地方媒體創新中心加強合作,極大提高了數字化轉型效率。 (三)構建全域數字賦能網絡,提供轉型專業服務 德國數字化轉型聚焦于構建中小企業數字賦能網絡,提供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專業服務。一方面,著力打造覆蓋全國的數字賦能網絡。德國通過建設27家中小企業4.0能力中心,已覆蓋德國99%市場主體,同時能力中心之間搭建內部網絡,通過組建專題工作組、舉辦定期內部會議等方式,推動轉型能力中心之間成果共享、資源共用和經驗交流。另一方面,各個中心與地區產業結合,側重不同行業、技術環節、難點痛點,圍繞企業需求,為中小企業靈活制定服務內容,提供優質且個性化的轉型專業服務。例如德國漢諾威爾中心以生產流程和物流流程的數字化轉型為主軸,達姆中心為中小企業在數字化領域提供繼續教育,多特蒙德中心提供智能自動化和物流轉型服務,凱澤斯勞滕中心提供專業咨詢服務,而數字化手工制造業能力中心則借助展覽會引導企業進行數字化轉型。 (四)市場需求驅動服務調整,動態進出優化生態 德國數字化轉型能力中心提供從推動新技術擴散和技術轉化,到工程服務、轉型咨詢、精細化管理、技術和標準培訓、工藝改進、供應鏈優化等服務,著力于根據市場實際需求進行資源配置和優化調整。一方面,市場競爭倒逼轉型服務優化。各中心通過為屬地內中小企業提供技術服務的同時,也可通過全國網絡獲取各類市場發展資源,通過市場競爭,促進技術水平的發展和進步。另一方面,動態進出優化轉型生態。德國4.0能力中心在完成歷史使命后,可自主選擇停止服務、方向調整、服務優化等多種路徑,如2016年12月-2022年3月,斯圖加特能力中心在服務5年后選擇關閉,有效提升了政府資金、人才、技術等要素的配置效率。 二、我國亟需破解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進程緩慢的瓶頸 我國與德國類似,中小企業體量龐大,是我國經濟發展的中堅力量。中小企業不僅是我國保市場主體、保就業的主力軍,其數字化轉型進程更是提升我國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競爭力的關鍵環節,有力支撐我國構建新發展格局。根據工信部數據,2022年中小微企業數量已超過5200萬戶,占市場主體總量的90%以上,貢獻了全國80%的就業、70%左右的專利發明、60%以上的GDP和50%以上的稅收。2023年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明確提出要加快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著力提升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水平。 但是,目前我國的中小企業大多數處于工業2.0階段,小部分處于工業3.0階段,自動化、信息化、數字化并存,數字化轉型能力、轉型基礎均較弱。接近80%的中小企業數字化處于低水平的初步探索階段,資金問題、技術問題、人才問題的三座大山依然是制約我國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進程的重要因素。 三、借鑒德國經驗全面推進我國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 推動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升級是激活企業內生動力、實現高層次高端化發展、構建我國新發展格局的有力支撐。基于德國推動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經驗及我國基本情況分析,圍繞頂層戰略,推動數字化轉型促進中心等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加大資金支持力度,著力解決轉型瓶頸,構建賦能網絡,銜接轉型資源,培育轉型生態,是推動我國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進程的必由之路。 2022年國務院印發的《“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明確提出實施中小企業數字化賦能專項行動,支持中小企業從數字化轉型需求迫切的環節入手,由點及面向全業務全流程數字化轉型延伸拓展;鼓勵和支持互聯網平臺、行業龍頭企業等立足自身優勢,開放數字化資源和能力,幫助傳統企業和中小企業實現數字化轉型;通過建設數字化轉型促進中心,銜接集聚各類資源條件,提供數字化轉型公共服務,打造區域產業數字化創新綜合體,帶動傳統產業數字化轉型。 (一)強化政府引導,構筑精準發力的頂層戰略 參照德國經驗,充分發揮政府引導作用,強化頂層設計,通過系統政策設計指引轉型方向。一是在體制機制方面,可吸納相關企業、科研院所及協會,推動完善我國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高質量發展的頂層設計,包括轉型基本方法、路徑及應用場景、重點標準方向等。二是在產業政策制定時,既要注重中央與地方產業政策的縱向貫通,也要注重不同部門間政策的橫向銜接,有效凝聚各地區各部門共識、有效促進相關資源要素高效配置。 (二)加大資金支持,促進轉型高質量持續發展 積極整合政府各部門支持中小企業數字化的政策性資金,帶動社會資本加大對中小企業數字化的投入。一方面加大財政政策引導,設立中小企業數字化專項基金或專項資金,優化相關稅收減免和扶持政策,引導更多金融機構、風險投資機構和社會資本參與中小型制造企業數字化轉型。另一方面拓寬數字化轉型投入渠道,開通數字化轉型項目融資服務綠色通道,試點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相關金融產品創新,體系化建設中小企業數字化融資系統。 (三)發揮市場力量,搭建聯動的公共賦能網絡 基于問題導向、需求導向、市場導向的原則,通過打造數字化轉型促進中心,聚焦中小企業實際需求,以平臺化為抓手構建數字化轉型公共服務體系。一是可有效整合技術、產品、方案、人才等數字化轉型服務資源,提供方案設計、轉型咨詢、賦能指導、供需撮合、協同創新等一攬子普惠化、多樣化服務,推廣數字化轉型成果案例,制定數字化轉型標準,推動數字化轉型應用范式創新,建立市場化服務與公共服務雙輪驅動的轉型服務生態,推動數字技術惠及更多中小企業。二是通過加強促進中心區域聯動組網,實現戰略協同、能力協同及資源協同,促進數字化轉型資源的高效流通與普惠共享,構建數字化轉型聯動賦能網絡,全面加速我國數字化轉型進程。 (四)重視創新人才,培育協同創新的發展生態 一方面,要重視創新型數字化人才培養,通過針對性專題培訓,啟發企業數字化轉型需求,通過深化校企合作,建立健全跨界人才培養機制和激勵政策,引導培養高級管理人才、技術復合型人才、實用技能人才等數字化人才。另一方面,培育協同創新發展生態,通過政府宣傳引導、打造標桿示范、征集典型場景案例等手段,充分調動各級政府部門、龍頭企業、互聯網巨頭、科研院所、行業協會等積極性,不斷拓展數字化轉型伙伴,吸引聚集各類要素資源,擴大數字化轉型生態圈。 作者:楊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