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數字經濟時代,全球技術進步和產業變革加速呈現平臺化特征,平臺經濟處于數字經濟的核心樞紐地位,在提高資源配置效率、穩定擴大就業、拓展消費市場、創新生產模式、激發新型業態、助力國內國際雙循環等領域發揮重要作用,也是全球科技競爭的前沿陣地。《2023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促進平臺經濟健康持續發展”,因而平臺經濟的規范健康發展成為新階段的重要課題。北京市在平臺經濟領域具有先發優勢,本文通過梳理剖析北京平臺經濟發展的現狀及問題,結合新時期新階段發展趨勢及要求,研提進一步推動北京平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對策建議。 一、平臺經濟發展基本情況 (一)平臺經濟的概念 根據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推動平臺經濟規范健康持續發展的若干意見》(發改高技〔2021〕1872號)定義,平臺經濟是指以互聯網平臺為主要載體,以數據為關鍵生產要素,以新一代信息技術為核心驅動力,以網絡信息基礎設施為重要支撐的新型經濟形態,即新要素、新設施、新動力、新形態。其中平臺企業是平臺經濟的重要主體,承擔部分搭建市場基礎設施的功能,是對政府職能的補充,提供部分公共產品,具有市場和企業雙重屬性。 (二)平臺的主要分類 根據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布的《互聯網平臺分類分級指南(征求意見稿)》,按照平臺的連接對象和主要功能劃分,平臺可分為網絡銷售類平臺、生活服務類平臺、社交娛樂類平臺、信息資訊類平臺、金融服務類平臺、計算應用類平臺等六大類。按照用戶規模、業務種類和限制能力分,平臺主要分為超級平臺、大型平臺、中小平臺三級。其中超級平臺指同時具備超大用戶規模(年活躍用戶不低于5億)、超廣業務種類(涵蓋上述六大類方面)、超高經濟體量(市值不低于10000億元人民幣)和超強限制能力的平臺;大型平臺指同時具備較大用戶規模(年活躍用戶不低于5000萬)、較廣業務種類和較多業務范圍(主營業務比較突出)、較高經濟體量(不低于1000億元)和較強限制能力的平臺。中小平臺指具有一定用戶規模、有限業務種類、有限經濟體量、有限限制能力的平臺。 此外,根據服務對象不同,可分為消費互聯網平臺、科技金融服務平臺、產業互聯網平臺等。根據主營業務收入來源不同,可分為傭金(撮合交易服務費)收入類平臺及信息服務收入類平臺。 (三)平臺經濟的特點 隨著人工智能、區塊鏈、大數據、云計算等新型數字技術的深度賦能和應用,平臺經濟突破各種約束,在內涵、規模、創新、效率、影響力等方面進一步深度拓展。平臺經濟呈現以下特點。 一是多邊市場性。平臺要同時匯聚產品(服務)的供給側、需求側、生態側的多方資源,并滿足多方市場的需求。平臺企業作為平臺的搭建方主要提供中介服務,降低市場交易成本;需求側的需求滿足是驅動平臺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供給側在快速滿足需求的同時將借助平臺引導需求,從而產生新的需求。 二是網絡經濟性。平臺經濟以數字技術為基礎,數字平臺為載體,表現為邊際效應遞增、邊際成本趨近于零、需求端規模經濟性、供給端與需求端相互促進正向共生等網絡經濟特性,整體上遵循梅特卡夫法則,即網絡價值與用戶數平方成正比。 三是先發優勢性。平臺經濟先入局者憑借技術、資本等優勢,吸引足夠的用戶流量后,將形成鎖定效應,構筑較高的進入壁壘,具有大者恒大、贏家通吃的先發優勢。總體上平臺經濟遵循達維多定律,即第一代產品能夠自動獲得50%的市場份額,后進入者只能瓜分剩余的市場份額。 四是數據驅動性。平臺經濟匯聚市場參與方資源及數據,通過數字技術對數據要素的深度挖掘處理分析,精準匹配供需雙方需求,能夠充分發揮數據作為生產要素的作用,從而激發出現新業態新模式,形成新的增長點。 (四)平臺經濟的發展趨勢 戰略層面:新時期構筑國家競爭新優勢的重要引擎和載體。全球主要國家高度重視平臺經濟,是新時期競爭博弈之高地。以美國為代表的發達國家依托其先發優勢和技術優勢,大力發展平臺經濟構筑新時期全面的競爭優勢。各類平臺企業不斷發展壯大,廣泛滲透經濟社會的各個方面,重塑生產和生活方式。我國高度重視平臺經濟的發展,在《2023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促進平臺經濟健康持續發展,發揮其帶動就業創業、拓展消費市場、創新生產模式等作用”。并出臺了《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關于推動平臺經濟規范健康持續發展的若干意見》等一系列政策,平臺經濟作為數字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全面上升為國家戰略。 創新層面:底層硬核科技創新是新時期平臺經濟競爭高地。隨著“人口紅利”期漸進尾聲,流量模式面臨巨大挑戰,同時隨著關鍵核心芯片、人工智能等關鍵技術創新和自主可控對的重要性日益凸顯,頭部平臺企業逐步加大自主創新投入,新時期平臺經濟逐漸由“流量—廣告”的商業模式創新轉向底層硬核科技創新。如百度推出昆侖芯二代AI芯片及文心大模型,阿里重點布局AI芯片設計和通信芯片,騰訊重點布局AI芯片和高性能計算芯片,亞馬遜積極部署高性能計算服務器CPU芯片等。 前景層面:平臺經濟市場規模潛力巨大并呈現快速增長態勢。全球平臺經濟發展迅速,并隨著技術的快速迭代,前景廣闊。根據聯合國電信協會統計,2022年全球有63%的人口為互聯網用戶,全球規模較大的電商平臺有近800家。電商平臺的快速成長拉動了數字產業發展,2021年全球平臺經濟投資額達到1190億元,年營收520億美元,預計到2023年全球平臺經濟產值為2300億美元。我國平臺經濟保持快速發展態勢,2020年我國超10億美元數字平臺(197家)總價值達到3.5萬億美元,同比增長56.3%。預計2023年,我國超10億美元數字平臺將達到279家,總價值達到6萬億美元,到2030年,平臺經濟的總規模將達到16萬億美元。此外,產業互聯網平臺將取代消費互聯網成為新時期平臺經濟的增長點。 政策層面:精準精細化的支持政策與科學的監管政策常態化并重。在經過快速增長和重點反壟斷的發展階段后,近年來平臺經濟逐步邁入規范健康發展與科學監管并重的新階段。黨中央國務院多次出臺相關政策文件,支持平臺經濟規范健康發展,如完成平臺經濟專項整改、集中推出一批綠燈投資案例、《扎實穩住經濟一攬子政策措施的通知》等,為平臺經濟規范健康發展指明方向。與此同時,平臺經濟監管已轉為常態化,科學監管將深入貫徹,創造更加公平良性的競爭環境。 二、本市平臺經濟的現狀 當前,數字經濟蓬勃發展,北京市高度重視平臺經濟的發展,依托自身在創新資源、資本實力、頂尖人才、政策等層面的優勢以及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創新領域的優勢,大力推動平臺經濟及與平臺經濟相關的產業健康發展,聚集并培育了一批優質的平臺企業,平臺經濟發展態勢良好。 (一)規模上全國領先 北京平臺經濟快速發展,聚集了一大批頭部平臺企業。一是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數字經濟及其核心產業統計分類(2021)》,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包括數字產品制造業、數字產品服務業、數字技術應用業、數字要素驅動業等4大類,其中數字技術應用業、數字要素驅動業主要為平臺經濟的范疇。2022年北京市數字經濟增加值達到1.73萬億元,同比增長4.4%,占GDP比重為41.6%;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實現增加值9958.3億元,同比增長7.5%,占GDP比重24%,遠超全國7.8%的平均水平,領先上海、浙江、江蘇等數字經濟發展較快省市。二是北京市吸引并培育一批優秀平臺企業聚集,基本涵蓋所有互聯網創新業態,且在數量上和質量上領先于其他省市。根據《2022年中國互聯網綜合實力100強企業》榜單,北京市上榜32家,其中前50強中有24家。美團、抖音、百度、京東、快手等位列前十強。《2021年中國電子商務“百強榜”》中北京市有38家企業上榜,企業數量和涵蓋范圍在全國處于領先地位。三是北京市依托獨特的科技和金融優勢,形成一批科技服務和互聯網金融平臺。
圖1 2019-2022年北京市數字經濟增加值及占GDP比重 (二)創新上成效顯著 北京市高度重視創新,平臺經濟領域的創新投入逐年增長,并形成一批創新成果。一是平臺企業研發投入強度加大。2022年北京市平臺企業研發投入強度約15%,遠高于全市研發經費投入強度6%的水平。其中,信息資訊類平臺、社交娛樂類平臺、計算應用類平臺等研發投入強度超20%。二是平臺企業在5G、大數據、云操作系統、分布式數據庫、區塊鏈、智能算法、金融科技等領域積極進行核心關鍵技術研發并開展前沿技術探索,上線首個超導量子計算云平臺,發布國內首個自主可控區塊鏈平臺“長安鏈”。部分領先企業發揮“頭雁效應”,參與建設算力等新型基礎設施,推動自主技術規模化應用。如抖音成立人工智能實驗室,集中研究機器學習、自然語言處理、計算機視覺、人機交互等前沿技術;百度推出云端全功能AI芯片“百度昆侖”及元宇宙產品“希壤”,以VR技術為基礎,為行業提供云智一體的元宇宙基礎設施平臺。 (三)空間上集聚發展 統計數據顯示,北京市重點監測平臺企業集聚在海淀區及朝陽區,兩區合計占比超七成。從企業數量看,海淀區集聚抖音、快手、百度、美團、貝殼、58、愛奇藝、新浪等多家頭部平臺企業,占全部監測平臺企業的44%以上;朝陽區集聚阿里、美團、58、360等多家頭部互聯網平臺企業,占全部監測平臺企業的27%以上。此外,大興區集聚京東、本來生活、小笨鳥跨境平臺等企業,占全部監測平臺企業的6%以上,形成電商企業集聚發展帶動產業的創新格局。從涵蓋領域看,北京平臺經濟主要分布在出行服務、電子商務、生活服務、游戲動漫、信息資訊、教育培訓、金融、科技等領域,基本涵蓋網絡銷售類平臺、生活服務類平臺、社交娛樂類平臺、信息資訊類平臺、金融服務類平臺、計算應用類平臺等六大類型。
圖2 北京平臺經濟企業空間分布 (四)生態上相對完善 一是作為全國5G網絡建設排頭兵,北京市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較為完善。5G萬人基站數(33.1個)、AI算力規模均處于全國第一位。二是北京市創新資源和人才資源豐富,高校和科研院所聚集,為平臺經濟研發創新提供高質量的人才。以人工智能領域為例,北京市匯聚4萬多名核心技術人才,占全國總數的60%,人工智能相關學術論文發表量居全國第一。三是北京是全國資金匯聚地,金融資產總量超過190萬億元,約占全國的一半;私募股權、創業投資管理規模長期以來居全國首位;在機構資源方面,在京持牌金融機構超過900家,機構類型豐富多樣,為平臺經濟的發展提供良好的金融環境。同時頭部平臺企業積極部署生態鏈各環節,資本運作活躍,橫向積極拓展市場,縱向多領域跨界融合。四是北京市在打造全球數字經濟標桿城市的總體目標下,積極出臺促進平臺經濟發展的相關政策,為平臺經濟發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環境。 三、本市平臺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 北京市作為全國平臺經濟發展綜合實力第一梯隊的領先者,平臺經濟正成為促進經濟增長的新動能,在穩增長和穩就業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顯。但平臺經濟在蓬勃發展過程中也面臨不少新問題。 (一)精準精細化的頂層設計缺乏 2021年北京市提出建設全球數字經濟標桿城市,并出臺有關平臺經濟政策舉措。但是系統完善的頂層設計尤其是針對支持平臺企業規范健康發展的精準政策尚未發布,擬出臺17條措施支持平臺經濟措施處于征求意見階段,主要針對電子商務領域。同時由于平臺經濟作為快速發展的新領域,其模式創新、業態創新等層出不窮,導致現有的支持政策平臺企業無法享受。以稅收優惠政策為例,平臺企業由于開放化、專業化、公共化程度等各種條件限制無法享受優惠。 (二)底層硬核科技創新尚存差距 北京平臺經濟雖在國內處于領先地位,但是與國際一流水平相比,研發投入和原始創新能力與全球領先水平存在差距。2021年北京市前10家平臺企業研發投入之和小于蘋果公司一家,差距較大;高價值專利無論是擁有量還是被引率,均與國際水平存在較大差距;在人工智能、區塊鏈、云計算、大數據等底層數字技術發展方面,仍與發達國家平臺企業存在差距。隨著流量模式紅利漸近尾聲,如何構筑底層核心的創新優勢成為新時期平臺經濟發展的重要議題。 (三)中長期的發展動力比較單一 北京平臺經濟領域的頭部平臺企業主營業務主要集中在消費互聯網領域,如電子商務、本地生活、出行服務等,以工業互聯網為代表的產業互聯網平臺尚未發揮潛力,創新業務成長滯后,尤其是平臺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程度需進一步提升,中長期看發展動力比較單一,亟需進一步拓寬拓深創新潛力。與此同時,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使得平臺企業未能充分發揮賦能優勢和經濟帶動作用。 (四)科學的監督管理仍面臨挑戰 由于平臺型企業發展和創新速度快,對平臺型企業的監管涉及大量不透明的數據,因此對監管的反應速度、技術水平和管理水平都提出了較高的要求。現有監管體制多為部門化、條塊化和屬地化,難以適應平臺型企業的跨領域、跨地域、跨行業屬性要求。同時,人工智能、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新一代技術的快速迭代和創新、新業態新模式的層出不窮、平臺經濟匯聚的海量數據帶來的數據安全等必然對監管提出更高要求。 四、本市平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對策建議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國平臺經濟發展正處在關鍵時期,要著眼長遠、兼顧當前,補齊短板、強化弱項,營造創新環境,解決突出矛盾和問題,推動平臺經濟規范健康持續發展”。在平臺經濟規范健康發展的新時期新階段,立足北京市的基礎優勢,直面問題,對北京平臺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提出以下建議。 (一)系統構筑科學政策體系 一是瞄準北京市打造全球數字經濟標桿城市的目標,加快制定科學系統完善的政策體系,探索更有針對性的資金支持政策,結合平臺經濟的特點,瞄準核心關鍵環節,為平臺經濟的發展提供全面的政策支持,釋放明確的政策信號,支持平臺企業規范健康發展。二是加快推出平臺經濟領域“綠燈”投資案例,推動設施智慧化“紅綠燈”模式,科學引導平臺經濟發展。同時,盡快建立完善常態化科學的監管政策體系,明確規則,助力平臺經濟的健康發展。 (二)全面引導核心技術創新 一是充分發揮北京市頭部平臺企業集聚的優勢,通過稅收優惠、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專項政策支持等政策驅動手段,鼓勵平臺企業在前沿、關鍵核心領域加大技術研發和布局。二是通過創新聯合體、企業技術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產業創新中心等創新平臺的牽引,引導龍頭企業聯合產業鏈生態鏈企業合作共建,采用“揭榜掛帥”、“賽馬”等組織方式,在人工智能、區塊鏈、云計算、元宇宙等關鍵共性技術領域開展研發創新。三是用好產業政策,鼓勵和支持平臺企業加大核心技術創新和研發投入,尤其是基礎性研究,構筑核心競爭優勢。四是充分開放應用場景,通過場景開放牽引平臺企業實現底層技術、關鍵核心技術的應用和迭代創新,提升硬科技實力。 (三)深度著力新的增長形態 一是支持“互聯網+醫療、教育、文化、旅游”等領域的發展,引導并鼓勵平臺企業積極向上述領域深入滲透,加快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二是適應互聯網由消費領域向產業領域拓展的趨勢,圍繞工業、農業、服務業、交通運輸業等重點領域,打造綜合性的產業互聯網,構建新的資源配置、產業協同和價值創造體系,形成新的增長極。三是鼓勵頭部企業開展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協同,推動工業互聯網平臺拓展應用廣度和深度、全方位賦能產業鏈升級,支持消費互聯網平臺通過技術賦能、方案授權等方式向制造環節拓展,實現平臺經濟和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挖掘新的增長點。 (四)高效營造優質生態環境 一是構建更加公平的平臺經濟發展環境,營造有利于創新的平臺經濟治理體系,切實保護平臺經濟參與者合法權益,研究完善平臺企業人員保障相關政策,加強消費者權益保護,完善平臺經濟相關法律法規。二是重視數據要素的價值,建立健全數據要素市場化、跨境流動、競爭執法和安全治理等方面的實施細則,確保數據安全,為平臺經濟的發展提供基礎保障。三是重視相關標準體系建設,鼓勵平臺企業積極參與國際及國家、行業標準編纂,搶占發展高地。 作者:王敏 趙艷紅 趙佳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