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經濟是以科技創新為引領和支撐,以體制機制改革和制度創新為根本保障,代表先進生產力的新型經濟結構[1],具有產業跨界融合、創新驅動發展、平臺鏈接生態、監管機制審慎復雜、場景引領未來等突出特點。北京市科研資源豐富、優質企業聚集、資本市場活躍、產業生態完善,發展新經濟擁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搶占新經濟發展的制高點既是北京國際科創中心建設的重要內容和應有之義,也是北京市加快形成以創新為引領的現代經濟體系和高質量發展新模式的必然選擇。本文通過系統分析北京市新經濟發展面臨的困境,提出有針對性地政策建議,以期助力北京市加快搶占新經濟的制高點,加速打造新經濟發展的“北京標桿”和“北京樣板”。
一、引言
新經濟、新業態和新模式已成為重構未來經濟結構,改變全球競爭格局的關鍵力量。發展新經濟,不僅在于自身從無到有的創新[2],更在于對其他領域的輻射帶動和牽引滲透,新經濟催生新場景,觸發鏈式反應,引領生態變革。新場景則通過提供數據、改進算法,提供需求、打磨產品,提供市場、迭代商業模式[3],助力新經濟規模提升。 北京市科研資源豐富、優質企業眾多、資本市場活躍、產業生態完善,擁有新經濟發展所需一流的人才和科研院所、一流的新型基礎設施,具備資源積淀的厚實底蘊和技術創新的領跑實力,發展新經濟擁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十四五”期間,北京市肩負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新使命和開展中關村新一輪先行先試改革重任的新擔當,站在新的歷史起點,單純依靠既有經濟結構的漸進式調整和技術迭代升級已難以滿足新時代的新要求,北京市必須加快發展新經濟,強化創新引領新優勢,拓展科技應用新場景,催生協同創新新模式,打造新經濟主力軍,建強新經濟主陣地,加快搶占我國新經濟發展的制高點。
二、新經濟的內涵及特征
面對日趨復雜的國際環境,全球經濟下行壓力明顯,以傳統經濟為核心的舊動能對經濟增長的支撐作用已趨于乏力,亟須培育以新經濟為代表的新動能,引領帶動經濟的新發展。根據國家統計局的內涵和范圍界定,新經濟是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以全面創新為引領和支撐的,以體制機制改革和制度創新為根本保障的,代表時代先進生產力的“新行業、新業態和新商業模式”的“三新”經濟[1]。不同于傳統經濟,新經濟是全新的經濟發展領域,具有其自身的典型特征。
1. 產業跨界融合
隨著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等新技術加速向實體經濟融合滲透和創新賦能,不同產業間的資源要素通過相互滲透、要素重組、加乘借力,重塑產業鏈、價值鏈和創新鏈,使產業的原有邊界越來越模糊,并加快催生新業態、新模式。
2. 創新驅動發展
新經濟更加突出創新技術的前瞻布局,更加關注原始創新能力的加速突破,更加注重顛覆性技術對生產效率提升和產業結構優化的引領驅動,不斷提升科技成果轉化效率,推動創新技術向經濟社會各領域深入滲透和廣泛賦能。
3. 平臺鏈接生態
新型基礎設施對新經濟創新生態的聚合作用日益凸顯。平臺通過要素資源的整合鏈接和集成創新,集聚數據資源和信息流量,共享資產、信息和服務資源,加速信息流通速率,加大行業間共享程度,縮短價值鏈,提升資源利用效率,推動業態創新,促進協同創新。
4. 監管機制審慎復雜
新經濟形態下,平臺經濟、共享經濟、創意經濟等新業態層出不窮,現有監管手段和監管方式已無法滿足新業態發展需求,必須探索建立更具彈性的包容審慎的監管機制,營造“鼓勵創新、包容失敗”的發展氛圍。
5. 場景引領未來
場景能為新技術的商業化應用提供試驗空間和應用載體,為產業的智能化轉型提供解決方案。新場景的延伸和供給有利于激發產業創新發展活力,新經濟的發展依賴場景的助推發力和規模提升[4]。
三、北京市搶占新經濟發展制高點亟待破解的難題
探索經濟發展的新路子,搶占新經濟發展的制高點,既是北京市建設國際科創中心的重要內容和應有之義,也是北京市加快形成以創新為引領的現代經濟體系和高質量發展新模式的必然選擇,其意義重大,影響深遠。北京市在新經濟發展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取得了顯著成效,但在實現新經濟跨越發展中還存在一系列瓶頸難題。
1. 新經濟基礎設施支撐不足,產業生態體系有待完善
一是先進算力基礎設施支撐不足。隨著5G、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技術的創新應用和加快賦能,北京市數據中心發展需求持續快速增長,金融、通信等毫秒級時延場景需求激增,現有通信網絡、算力中心等的建設規模和速度已無法滿足未來發展需求。
二是數據要素流通交易仍待暢通。北京市數據資源豐富,但數據標準化體系尚未建立,數據確權及定價進度緩慢,數據要素交易市場仍待培育。
三是數智園區建設亟待加快。北京市園區數字化基礎設施布局不足,數據的自動化采集程度不高,且缺乏統一集成的智慧大腦,各功能模塊銜接不暢,企業之間缺乏有效協同聯動,精細化管理和綜合管控能力仍有較大提升空間。
四是新經濟產業生態尚未形成。北京市數字化產業鏈條有待培育,產業鏈間的協同聯動仍顯不足,尚未形成產業生態。
2.場景建設高位統籌不夠,示范應用效應有待提升
一是應用場景建設缺乏高位統籌。應用場景的建設牽涉多個部門,資源較為分散,北京市缺乏全市統一的頂層規劃,前瞻性和系統性仍顯不足,跟蹤協調機制仍待完善。
二是應用場景示范帶動效應有待增強。符合首都特色的應用場景的開發利用,仍存在諸多堵點和痛點,特色場景在協同創新、技術孵化、開放共享等方面的示范帶動效應還未充分發揮。
三是跨行業、跨部門綜合應用場景布局不足。圍繞智慧城市建設需求,主動謀劃跨領域綜合性應用場景的意識還不強,跨部門、跨層級、跨區域的應用場景挖掘不足,共建共享水平仍有較大提升空間。 四是技術場景協調聯動不足,尚未形成創新應用閉環。供需雙方認識不足,缺乏對接平臺,科技成果轉化專業化服務體系有待健全。
3.技術創新能力有待加強,距離科創中心的定位仍有一定差距
從0到1的創新突破能力不足,原始創新自主布局體系仍不健全,且以人工智能、區塊鏈、量子科技等為代表的新技術發展面臨底層技術依賴國外、算力支持乏力、國際頂尖科學家缺乏、前沿學科建設亟待完善等問題。北京市現有技術水平與國際科創中心建設目標和新場景應用拓展需求尚有一定差距。
4.綜合創新平臺載體有待強化,科技成果轉化效率有待提升
一是從創新載體來看,新型研發機構作為政產學研協同創新平臺的載體作用發揮還不充分。部分創新平臺自身造血能力還比較弱,市場化機制尚不成熟,協同式服務尚不健全,體系化發展有待提升。
二是從技術服務平臺來看,以重大戰略平臺為引領、特色基礎平臺為補充的技術服務平臺體系尚未建立,人工智能、區塊鏈、車聯網等綜合性底層平臺缺乏,推動科技成果轉化的效率還有待提升。
5.商業運行模式仍需探索,體制機制有待創新突破
一是定價機制缺乏,商業模式有待探索提升。場景應用以軟件定制開發為主,相關軟硬件產品的價格機制尚不完善,尚無規范的價格體系可供參考,盈利模式整體處于探索階段。
二是治理手段尚不成熟,行業監管力度有待加強。新場景新業態治理手段和制度建設整體滯后于行業發展。以直播帶貨、無人經濟等為代表的新業態準入條件、政策法規和市場監管機制尚不明確,導致個人信息安全難以保障,平臺數據造假、虛假宣傳、價格炒作等問題頻現。
三是數據要素流通有待突破,安全監管體制機制亟待創新。數據脫敏標準、流通管理辦法等有待研究出臺,事故責任的安全評估方法與責任界定有待深入研究和突破。
四、對策建議
1.以數字經濟引領高質量發展,搶占新經濟發展制高點
一是加快布局國際領先的網絡基礎設施和算力基礎設施,強化5G網絡及專網深度覆蓋,實現5G網絡和千兆入戶全覆蓋。
二是激活數據要素資產價值,依托北京國際大數據交易所,建立基于數據資產管理、交易、服務的新產業生態,探索數據資產價值的評估方法及金融創新服務。
三是加強數智園區頂層設計,加大傳統科技園區的智能化改造,打造具備全連接、可生長、自進化、場景化特征的數智園區生態[4]。
四是打造數字經濟標桿產業,培育壯大北京市具有領先優勢的智慧交通、智慧醫療、數字金融等數字產業,以數字化催生共享、創意、流量經濟等新業態新模式。
2.謀劃特色示范應用場景,搶占新場景建設制高點
一是統籌謀劃應用場景。研究出臺全市應用場景建設發展規劃或實施方案,加強資源統籌、項目組織管理及跟蹤考核。
二是全域謀劃應用場景。結合智慧城市建設,聚焦智慧交通、智慧醫療、智慧城市建設等重點領域,以及“三城一區”(即中關村科學城、懷柔科學城、未來科學城和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兩區”建設〔“兩區”即國家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示范區和中國(北京)自由貿易試驗區〕等重點區域,做好跨部門、跨層級、跨區域的應用場景設計。
三是深入挖掘新應用場景。深入挖掘一批體現北京市特色的、具有較高科技含量的示范應用場景,加速搶占新場景建設的制高點。
四是加強技術與場景協調聯動。以場景需求為牽引,倒逼技術迭代升級。以技術成果轉化為目標,定期發布“城市場景機會清單”,暢通技術與場景對接渠道,推動協同創新。
3.強化關鍵技術前瞻布局,加快搶占科技創新的制高點
一是加快5G融合創新場景建設進度和商業化落地進程,研究推進6G試驗網建設。
二是破解人工智能算法技術瓶頸,加快差異化隱私、可認證溯源等新興前沿關鍵技術突破,形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國產人工智能芯片、深度學習框架和算法模型。
三是加快區塊鏈核心技術突破,基于“長安鏈”技術體系,加快建設先進算力實驗平臺和商用平臺,夯實數字經濟發展底座。
四是前瞻布局量子科技前沿技術,加快量子計算、量子傳感等技術突破,推進實用型量子計算機的研發與轉化應用,率先在國際上實現拓撲量子比特產業化。
4.健全基礎支撐平臺載體,強化國家戰略平臺科技力量
積極推進國家實驗室、國家重點實驗室在京落地建設,推動工程研究中心、產業創新中心、技術創新中心、企業技術中心在京體系化發展。圍繞前沿優勢領域,持續建設世界一流新型研發機構,鼓勵既有新型研發機構加大商業模式探索,增強自身造血能力;支持一批面向轉化需求的技術平臺建設,加快推動區塊鏈先進算力實驗平臺與商用平臺建設,加快建設未來智能系統平臺,推動建設城市車聯網試驗平臺。
5.突破體制機制障礙,鼓勵商業模式創新
一是探索風險評估責任賠償機制。系統開展新場景技術風險和潛在社會風險評估及研究,探索行之有效的評估模型和方法體系。積極探索制定智慧交通、智慧醫療、智慧物流等領域的事故責任劃分標準。
二是加強政策體系建設探索,鼓勵商業模式創新。探索制定定制開發軟件、首臺套產品等指導價格體系;積極探索政府購買服務模式、網絡安全運營商模式、企業基于政府搭建的底層共性技術平臺提供云化服務模式、按服務頻次收取服務費等模式推動商業模式創新。
五、結束語
本文在系統分析新經濟五大特征的基礎上,結合北京新經濟發展實際,從基礎設施支撐、場景建設、技術創新、平臺建設、運行監管模式等方面深入分析了北京市搶占新經濟發展制高點亟待破解的難題,并從數字經濟發展、示范場景建設、技術前瞻布局、平臺載體建設、體制機制突破等方面提出對策建議,以期對北京加快搶占新經濟發展制高點提供參考借鑒。通過技術、場景、平臺、經濟等不同維度制高點的搶占和攻破,推動北京新經濟發展制高點的全面突破。
(作者:曾嬌,趙佳菲,數字經濟事業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