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永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精品丰满人妻无套内射_少妇高潮伦_丰满熟女高潮毛茸茸欧洲

Industry Watch

北國咨觀點

我國應對“實體清單”風險的思考

發布日期:2023-07-03

來源:北京國際工程咨詢有限公司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實體經濟成為實現我國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重要支撐。然而,面對西方國家尤其美國的經濟制裁,我國實體經濟的發展受到嚴重阻礙,供應鏈全球合作受到限制,技術發展受到打壓,對資金密集型產業、技術密集型產業發展造成了一定的影響。面對越來越寬范圍的“實體清單”,我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降低被制裁企業的風險損失。本文重點介紹“實體清單”為我國產業帶來的技術、貿易、資金風險,并借鑒俄羅斯經驗,從產業角度分析如何應對這些風險,以保障產業鏈、供應鏈、資金鏈的穩定與安全。

一、美對中經濟制裁“實體清單”的總體情況

美對中經濟制裁越來越頻繁,“實體清單”數量越來越多。美國對中國經濟制裁有多種形式,包括BIS實體清單(Entity List)、未經核實清單(Unverified List)、國防部CMCC清單、財政NS-CMIC清單,最常用最嚴格的方式是被美國政府納入美國商務部工業和安全局(BIS)的貿易黑名單“實體清單”,該方式主要是在技術發展、經濟合作等方面進行封鎖限制。1997年2月,美國首次發布了“實體清單”,至2023年3月,中國共有764家企業先后被納入“實體清單”,其間有動態調整,部分被移出。從2018年起企業數量大幅增加,2018-2021年分別有63家、151家、240家、157家。2022年12月有36家,接著2023年3月又有28家企業被列入“實體清單”,見圖1。

圖片

圖1中國大陸被納入“實體清單”企業數量

(數據來源:網絡不完全統計)

“實體清單”涉及行業逐步轉向芯片等高技術領域。2018年之前,主要集中在冰箱、電視、塑料制品等電器和日用品領域,且數量總體比較平穩。2018年之后數量猛增,涉及電子信息、電信、人工智能、航空航天領域的企業最多(見圖2)。尤其在芯片領域,美國從芯片技術、設備、產品、服務等方面進行進出口管制,以阻斷我國研發生產先進半導體芯片的進程,其中對華為和中興的制裁是全面限制,全面限制兩家企業芯片市場業務,對商湯科技、科大訊飛、曠世科技等企業限制從美國進口芯片,對中芯國際的晶圓代工進行出口限制等,嚴重影響了企業的正常運營。

圖片

圖2被納入“實體清單”企業所涉行業

二、“實體清單”企業面臨的風險

對于列入“實體清單”企業,美國拒絕簽發出口許可證,任何個人或企業不允許對其產品購買、存儲、運輸、使用、處理等,不能對其提供融資、轉運和其他服務等,阻斷了企業的創新鏈、供應鏈和資金鏈。

(一)技術及服務封鎖,阻斷創新鏈

被列入“實體清單”的企業,美國政府規定“禁止向中國出口服務或技術,禁止中立國向被制裁國出口包含美國技術或部件的產品”等,這對中國企業的技術創新有較大的影響。一是限制技術服務和產品出售。美國壟斷多個核心技術,實行嚴格的技術管控,新一輪“實體清單”中多為高技術企業,涉及人工智能、芯片等中國“卡脖子”技術,例如對中國航天科工股份有限公司第二研究院、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十三研究所等多家企業進行技術封鎖,限制向中國出售半導體設備技術及相關產品等;二是限制技術合作。禁止西方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投資中國產業,減少了我國對外技術交流合作,這在一定程度上減緩了我國技術發展創新速度。

(二)進出口貿易受限,阻斷供應鏈

“實體清單”制度還規定:受EAR(美國出口管理條例)管制,禁止向中國出口特定產品;實行出口許可制度,要求出口前先進行預先審查;禁止從中國進口特定產品或服務等。一是限制美國產品出口到中國。我國高技術產業鏈中部分關鍵原材料、核心零部件供應來自國外,美國拒絕簽發出口許可證,導致美資及在美企業無法出口產品到中國,中國企業無法獲得原材料、半成品或產成品,無法進行貨物運輸,影響了企業產品采購、生產等;二是限制美國等西方國家進口中國產品。根據中國海關數據,近幾年我國電子產品主要出口國位居前列的是美國、歐盟,出口額占電子產品總出口額的60%以上,而“實體清單”企業沒有許可就無法開展對美等西方國家的出口業務,影響了企業的出口、銷售環節,嚴重沖擊了企業國際市場。

(三)企業投融資受限,阻斷資金鏈

美國主要通過以下兩種方式限制企業投融資:一是限制企業在美融資。控制企業的資金財產,凍結“實體清單”企業在美國本土資產及全球被美控制的財產,限制美金融機構與“實體清單”企業進行業務往來,限制在美投資企業的國外融資,切斷企業的資金來源,切斷現金流,導致企業無法運營。美國還將中國公司從美國交易所摘牌,下調中國企業信用評級,致使這些公司“不值錢”,無法開展貸款融資等,致使其經營困難;二是限制美資流入中國市場。一般來說,外資的引入不僅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企業的資金問題,還有利于我國產業的創新發展,但美國限制本國資金流入中國市場,限制美資對中國市場的直接投資,容易引起金融市場的動蕩,影響企業金融資產配置。

三、俄羅斯應對制裁經驗借鑒

西方國家尤其是美國對俄羅斯的經濟制裁覆蓋面廣、措施出臺密集、實施力度強,制裁手段包括切斷融資渠道、限制金融交易、凍結金融資產、高技術貿易管制、重大項目中止等,主要集中在金融、農業、能源、軍工等領域。近幾年俄羅斯出臺了一系列反制裁、穩經濟的法律法規及總統令,取得了較好的成效,為我國應對“實體清單”風險提供了一定的經驗借鑒。

(一)加強自主研發,減少技術依賴

俄羅斯在科技尤其是軍事科技上有獨特的優勢,但是在經濟制裁下,俄羅斯難以為新技術的發展提供有效支持,不能與西方國家開展技術合作,同時科學和工程教育標準下降,科研人才隊伍匱乏,這些因素疊加導致科技寸步難行,給俄羅斯科技創新領域帶來重創,在技術領域遠落后于中、美兩國。

面對技術封鎖,俄羅斯更加注重自力更生、自主研發創新,降低對西方國家技術的依賴。以芯片為例,俄羅斯90%以上的芯片依賴于進口,但在應對制裁時另辟蹊徑,立足可靠與穩定,在設計時保留了傳統的模塊及模塊電路,開發非主流芯片領域,發明了晶體振蕩器,直接擺脫了西方國家的技術限制。俄羅斯應對技術封鎖的方式為我國提供了思路借鑒,我國雖然不可能完全改變研發方向,但是不拘泥于一個領域,拓展研發方向也是突破技術限制的一個突破口。

(二)本國及友好國供應鏈替代

在經濟制裁中,俄羅斯43%的企業遭遇供應鏈中斷問題,俄羅斯采取了多個應對措施。一是進口替代計劃。搭建了“進口替代交易所”線上平臺來促進俄羅斯企業互相幫助,并斥巨資扶持本土工業發展,在扶持中小企業、穩定民生等領域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本國高科技公司免繳三年所得稅,并且每年還獲得3%的貸款,本國農業創業者可獲得貸款優惠等,通過內循環解決部分供應鏈斷裂問題,總體解決了5%的企業需求;二是轉向中國供應市場。從中國進口各類電子產品、工業設備、汽車零部件等,目前70%以上俄企改用中國設備,基本解決了供應鏈斷裂問題。在解決企業供應鏈斷裂方面,俄羅斯為我國提供了方式借鑒,即鼓勵開發國內市場,尋求友好國家的合作,尋找穩定可靠的上下游,確保供應鏈的穩定與安全。

(三)以本幣結算穩定金融系統

西方國家對俄羅斯的金融制裁包括禁止購買俄羅斯國債、切斷美元獲取渠道、將部分俄銀行排除在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支付系統之外等。面對嚴格的金融制裁,俄羅斯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進行外匯管制。凍結“不友好國家和地區”個人在俄資產,并明令禁止任何機構、組織和個人與“不友好國家和地區”的個人、企業、組織進行交易,包括簽訂外貿合同,禁止對被俄方制裁對象履行交易義務和金融交易;二是天然氣貿易以盧布結算。與“不友好國家和地區”的天然氣貿易必須以盧布進行結算,否則將停止供應天然氣,這項政策的出臺讓俄油氣收入增長近50%,在一定程度上實現與美元的“脫鉤”;三是開發出MIR支付系統。建立了本國金融信息交換系統,逐步降低對西方尤其美國金融服務的依賴。一系列措施的出臺基本穩定了盧布匯率,保證了俄羅斯金融的安全。俄羅斯應對金融管制的方式為我國應對產業資金鏈的風險提供了借鑒,包括外匯管制、本幣結算等,逐步擺脫美元依賴。

四、我國應對“實體清單”風險的措施建議

為應對“實體清單”制度,我國出臺了反外國制裁法、出口管制法、不可靠實體清單制度等必要的法律和行政措施,從產業角度來看,我國必須沖破技術枷鎖,尋找安全的上下游供應鏈合作,解決企業資金需求,從根本上保障高新技術產業鏈的安全穩定。

(一)建立獨立的核心技術體系,提升產業鏈自主性

獨立核心技術體系的建立是應對技術封鎖的最有效方式,自主研發是實現獨立核心技術體系的關鍵。主要可通過以下方式實現:

一是建立“實體清單”涉及領域的“卡脖子”技術清單。聚焦新能源、人工智能、高性能計算、芯片、智能裝備、航空裝備等領域,征集企業所面臨的技術產品問題,列出“卡脖子”技術清單,明確技術需求,整合科研院所和高校等科技力量攻克“卡脖子”技術。

二是增強需求導向的技術創新研究。針對“卡脖子”技術清單,采取“揭榜掛帥”等方式,組織國內中小企業等創新主體揭榜,鼓勵需求導向的創新企業揭榜。面向高校、科研院所征集技術成果轉化,推動供需雙向揭榜,培育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培育行業隱形冠軍。

三是打響技術人才持久戰。美國對技術的掌控一部分來自于對人才的掌控,合資帶不來新技術,人才才是研發破解核心技術、提升產業鏈供應鏈安全性和競爭力的關鍵,因此,要減少與歐美合資,增加自主創新,通過多種人才政策,培養國內高端人才,同時吸引海外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回國創新創業,利用人才實現科技創新。

四是構建芯片、人工智能等創新產業集群。針對“實體清單”企業涉及領域,尋找國內該產業發展高地,依托區域已有產業基礎優勢,集聚全國創新資源,依托行業龍頭企業布局上下游產業鏈,保障區域產業鏈的完整性,建立國內創新高地,實現彎道超車,培育世界級創新產業集群。

(二)繞開美國供應鏈,提升供應鏈安全穩定性

逐步摒棄美國及不友好國家的供應鏈,保障供應鏈的安全穩定。

一是部分供應鏈逐步由國產替代。尋找國內供應商,互相幫扶,匹配供需,提升國產替代能力。同時還可以保護國產產品,扶持民營企業,減少使用美資企業產品,逐步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的新發展格局。

二是加強與友好國家的供應鏈合作。增強產業鏈供應鏈的發展活力,幫助“實體清單”企業在友好國家尋找上下游供應鏈,根據企業需求定期提供友好國家相關企業信息,有效化解美國的“斷供”,維護全球產業鏈的安全穩定,推進與全球供應鏈的深入合作。

三是加強供應鏈安全評估。密切關注美國政府行動,尤其關注BIS等所有制裁名單的更新或監管要求的變化,結合供應鏈的動態信息,進行持續的制裁風險篩查,及時發布并對企業進行培訓指導,根據企業需求幫助企業梳理現有供應鏈體系,避免被動,做好供應鏈B計劃。

四是提升關鍵原材料話語權,挖掘新業態。中國大陸控制著供應鏈中對芯片制造、裝備制造、新能源產業等至關重要的關鍵原材料-稀土資源,我國稀土產量占全球70%以上且可提供全部17種稀土金屬。實行原材料“稀土資源”出口限制,從產業鏈源頭上控制芯片等國際供應。對于國內可供且只有國外企業可用材料部件,盡量轉到國內挖掘新市場,促成新產業新業態。

(三)加強對企業金融支持,推進人民幣國際化

美國經濟的增長一部分來自于對技術等的資本投入,而美元的國際霸主地位決定了其對全球經濟的掌控,因此沿著產業鏈、價值鏈加強人民幣國際化是最根本的解決方式。

一是利用外匯儲備等為企業提供資金支持。推動出臺支持措施政策,對“實體清單”企業給予一定的資金補貼支持。對境外中資企業提供外幣資金,通過與國內金融機構合作委托貸款給企業,鼓勵企業增加配置證券化資產。

二是加強跨境人民幣結算。積極推進以人民幣為結算貨幣的商品交易,從“一帶一路”倡議入手,加強與東亞金融合作的深化,鼓勵東亞地區企業跨境支付優先使用人民幣結算,同時在境外匹配更多可接受人民幣交易的合作方,增強人民幣跨境支付結算功能。

三是構建以人民幣為基礎的產業體系。依托行業龍頭企業,基于現有跨境人民幣在貿易領域的應用,將人民幣的應用場景從貿易領域拓展至研發、生產、物流、服務、投融資等產業鏈、價值鏈全流程各環節,重新建立以人民幣結算為基礎的產業鏈體系,促進形成全球范圍內產業鏈新規則。

四是加強對外投資企業對美國制裁相關法律法規的學習。搜集美國制裁相關的法律法規,實時向企業發布,幫助企業更加了解投資風險,建立健全風險預警機制和風險防范體系,提高企業經營境外項目以及境外投融資能力。宣傳推進股票發行注冊制改革,吸引企業在國內上市,助力我國走向金融強國之路。未來依托國內強大的產業基礎、創新業態、貿易體量,推動人民幣國際化。

五、結束語

應對“實體清單”風險需要政府和企業共同參與,政府重點從頂層規劃設計反制裁法律法規及政策,完善國內大循環,給予企業一定的補貼,企業則需要將進出口來源分散,避免對美國的過度依賴,加大內部研發投入,全面應對西方國家的經濟制裁。

選自:《中國工程咨詢》2023年第7期,總第278期

作者:董燕菊   劉紀艷

更多資訊

400-6610-910